海南是福地
治了頑疾又搞創作
張得蒂的雕塑作品不勝枚舉,既有唱歌的少數民族少女《初次登臺》,也有耐心地給病人喂水的護士《日日夜夜》,還有貓媽媽和她的孩子《天倫》,更不用說大眾耳熟能詳的宋慶齡像、艾青像、丁玲像等等。
在所有作品中,一座西藏小孩頭像《小達娃》尤其特別,不僅在全國美展上獲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更是在當年被四十多家報刊雜志刊登過。近日正在整理出版作品集的張得蒂,還親自將這幅圖設計成畫冊封面。
“我希望可以多創作一些能夠讓大家感受到愛與美好的作品。”張得蒂的作品之所以打動大家,并不是因為她技藝高超,而是因為她創作時飽含深情。“她當時在西藏待了很長時間,那些西藏小孩跟她很親近,天天拉著她的手領著她轉,她自然對這些孩子很有感情。”張得蒂的家人感慨道。
她想為自己尊敬的人塑像,那時沒有網絡,電話也不普及,她就騎著一輛沒有車座的舊自行車走街串巷地敲門打聽艾青在哪兒。她不僅找到了艾青,艾青還真的答應做她的模特。“艾青說他最討厭給人當模特,我就問那我呢,艾青笑著說我看你行,給你做多久的模特都行。”
張得蒂在藝術創作上有股韌勁,她花了三年時間給丁玲作像,可怎樣都不滿意。突然有一天,她想到丁玲個性鮮明之處便在于她對封建社會的蔑視與反叛精神。幾天后,她便創作出《丁玲印象》,是她心中丁玲與莎菲的綜合形象。張得蒂很開心地打電話給丁玲,“我完成了您的雕像,請您過來看看,但您提什么意見我也不改,明天就翻石膏。”
丁玲帶著朋友們一起來看這座雕像,大家都非常喜歡,說,“我們是真的很喜歡,而不是因為你對我們發了最后通牒。”果然,在之后出版的一本丁玲作品集里,便選用了丁玲與這座雕像的合影。
9年前,張得蒂來到海南,定居在這座美麗的海島上,與先生張潤塏一起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在張得蒂海南家中,客廳里有一面墻掛滿了她的作品照片,其中就有《宋慶齡紀念像》。
“我們當初給宋慶齡作雕塑,如何塑造她腦后的發髻,我們專門找到了當年的梳頭先生給我們現場演練。”張潤塏一邊比劃著,一邊介紹著,“她的衣領是‘秦國領’,我們也特地找了舊時做衣服的裁縫做給我們看。”
張得蒂帶著記者去看她海南家里的工作臺,說是工作臺,其實就是陽臺上的一個小雕塑臺,上面還擺著她剛剛創作的作品。她一邊兒把濕蓋布拿掉,一邊兒向記者介紹著,“窗外的風景很好,尤其是海南的陽光很好,站在陽臺上,剛好就能看到海南天空的光影變幻。”
“醫生說我再不去海南,就活不了,你看,我現在身體也變好了,又能進行雕塑創作了。”張得蒂一心撲在雕塑上,她說自己就想多作些雕塑,把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創作之中,在海南的好氣候下,多創作一些作品。
?
?
相關鏈接:
南北雕塑 海南碰撞瓊籍雕塑家林毓豪回顧展廣州舉行海口廣場路多了新雕塑——《愚公移山》男子騎恐龍雕塑照相 旁邊標語注明禁止攀爬(圖) ?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