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愛好者在楚云軒畫材店欣賞畫作
瓊臺師范學院美術館展廳與尚書館舉辦的畫展 徐晗溪 攝
屯昌油畫街某畫廊內
海口騎樓老街的國新書苑藝術展廳引人駐足
屯昌油畫步行街
近年來,海南省文化藝術活動態勢喜人,無論是學術性的展覽還是商業展覽,均展現出勃勃生機,不久前,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把畫展辦到海口楚云軒畫材店,并將此地定為青年畫家的作品展示基地,以促進藝術與收藏相融合。
在海南繁榮的繪畫展覽活動背后,我們的收藏市場的現狀如何?
藝術收藏市場爭“散戶”
“真正能帶動海南繪畫發展的是中等收入人群,只有當普通老百姓,也會購買原創藝術品,海南才有可能建立起成熟的藝術收藏市場。”海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王家儒認為,一個成熟的藝術收藏市場,要有一定的層次性,除了大藏家,更要注重培養“入門級收藏散戶”。
“我是從19歲開始收藏的,當時沒有錢,就買便宜的,關鍵是一直有收藏愛好與收藏習慣。”收藏家焦涌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時候,就會花500塊錢去收藏。在他看來,收藏市場的形成,需要收藏氣氛與文化氛圍,需要長期引導,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
許多受訪業內人士表示:海南如培養收藏市場,關鍵在于讓普通群眾養成藝術品消費習慣。
“許多人說海南老百姓不愿意消費藝術品,我看不盡然,如果老百姓沒有這方面訴求,那為什么沉香、花梨木的文玩銷量很可觀呢?”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王家儒經常看到身邊的親友會消費各種不同價位的文玩。
“海南目前的古玩收藏市場雖不大但還算活躍,但海南的書畫藝術品收藏則嚴重滯后于全國各大中小城市,與一個省會特別是國際旅游島的稱謂落差很大。”他認為,海南的書畫藝術市場需要各界的推動以及耐心的培養與引導,要引入合理的商業機制去刺激。
價格“接地氣”,市民“買得起”
今年2月26日,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將“鄉土情系列寫生作品展”搬進海口楚云軒畫材店,一間不大的門面店,裝滿了畫材,40多幅水彩、油畫作品被掛在四周的墻面上展示。雖展示條件不及美術館優越,但銷售狀況卻頗為可觀。
這大大出乎經營者鄒稚的預期:“沒想到畫家定價那么‘接地氣’,一般是1500到5000元不等,有的小幅水彩也就幾百塊錢。”質優價美的原創畫作銷量很好,購買者以海南本土市民為主,也有“候鳥”買入。
可并不是每次畫展都能銷量如此,事實上,因原創畫作銷量尷尬,再加上海南缺乏可以長期展示美術作品的展館,因此,展出的畫作,在展覽結束之后,大多數又原路返回畫家手中。“我們現在信息不對稱,大部分畫展展出時間比較短,市民還來不及了解,可能就結束了。”海口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銳說。
據海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符祥康介紹,海口約有至少20余家大大小小的藝術展示空間,可提供展覽服務。其中,省博物館、市美術館、省圖書館、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瓊臺師范學院美術館等屬于公立展廳。“一般高校都有自己的美術館,但通常也只能滿足學校內部展覽需求;博物館、圖書館可以展出作品,但畢竟不像專業美術館可以長期展覽。”
除了公立展廳,海南還有一定量的私人藝術展示空間,如世紀美術館、國新書苑、徽寶軒等。以國新書苑為例,這里畫展不斷,但卻很難依靠賣畫維持經營,所以,還有其它營生。畢竟,動輒數萬元的油畫,讓許多有心收藏的普通市民望而卻步。王銳稱,一般過萬的話,銷路就沒那么廣泛了。
許多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繪畫收藏市場“水很深”,作品定價缺乏一套合理透明的評判體系。但是,以當代畫家為例:通常來說,畫家的名氣、尺幅、畫種、地域等等因素,都會影響一幅畫作的售價。比如,同一畫家,同一尺寸的繪畫作品,一般來說,油畫作品會高于水彩作品價格。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市民玩繪畫收藏,可先從青年畫家的作品入手。“在海南屯昌油畫街,甚至幾百塊錢就能淘到油畫作品。”4月13日,海南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林國華在屯昌油畫街調研,親眼看到有人現場累計購入萬余元的畫作。“這邊有24家畫廊,油畫價格幾百幾千不等,如果眼力好,還是能淘到寶的。”
藝術品收藏市場待激活
幾乎所有受訪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海南雖然有不少畫廊,以及兼有售畫服務的文化藝術空間,但是仍缺少真正意義上“純粹的藝術畫廊”。
因為“純粹的藝術畫廊”,不賣畫材,僅僅出售原創作品。有出售原創作品的市場,才能鼓勵畫家創作。某種意義上,“純粹的藝術畫廊”的存在,可看作當地繪畫收藏市場活躍與否的參考指數。
林國華曾經營過一家名為“瓊琚畫廊”的“純粹的藝術畫廊”,后因經營不善而倒閉,后來,海口又有過“美麗道畫廊”,“該畫廊能與一線城市的畫廊媲美”,卻也同樣關門大吉。
一般情況下,每售出一張繪畫作品,畫廊或者中間人會從成交額中抽取15%-20%的傭金。所以,在收藏市場成熟的城市,畫廊僅僅靠賣畫就能經營良好。反言之,海南幾乎沒有一家畫廊性質的機構僅靠賣畫就能維持經營,像比較活躍的國新書苑、杜杜鳥花道美學館,以及整個屯昌油畫街的24家畫廊,都有其它營生。
“如果藝術作品的內容與題材能夠廣泛與豐富多樣,藝術作品的形式可以做到注重美感與雅俗共賞,藝術作品的價格還能接地氣與廣大民眾的文化消費形成合理比例,假以時日,一定能激活海南藝術品收藏市場。”在王家儒看來,目前的重中之重,則在于如何加大藝術作品流通的途徑,及多渠道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
除了私人收藏、商業機構收藏,政府部門也會收藏繪畫作品以充實當地美術館。“政府一般每年會有200萬左右的收藏經費,且大都是公益性質的收藏,以充實地方美術館。”王銳坦言,即便中國美術館的潤筆費遠遠低于市場價,但是畫家仍然樂意被其收藏,且會拿出代表作。
遺憾的是,海南到現在都沒有美術館。許多受訪畫家認為,因為海南沒有美術館,博物館里缺少高質量的美術展品,以致市民缺少接受美育教育的機會,從而導致海南美術文化氣氛相對薄弱。
“海南既有優秀的本土畫家,世界上也有海南籍畫家,甚至不乏知名大家,再算上一些來海南寫生的畫家,如果能將這些作品聚在一起,那將是非常寶貴的海南美術資源。”王家儒呼吁畫家走出畫室,有意識為老百姓普及一些美術知識,讓民眾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何愁海南迎不來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
(本欄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
?
相關鏈接:
“藍色旋律·南海經典”椰城首演 展現海南與絲路藝術文化魅力
社區文化助殘·殘疾人特殊藝術輔導志愿服務活動
“藝術英語”走進海南村鎮學校
“大國工匠”實至名歸:伍炳亮榮膺“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稱號
?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