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圓”大洋
“壹圓”毫洋
曇花一現
史料記載,“粵南實業銀行”是1925年,由掌管廣東南路和海南島的粵系軍閥鄧本殷在海口成立的,紙幣以開發南海實業的名義發行。1926年初,鄧本殷被國民革命軍驅逐出島,“粵南實業銀行”隨之關閉,“大洋”和“毫洋”也停止使用和回收。由于“粵南實業銀行”存在時間很短,發行的紙幣存量也少,可謂鳳毛麟角。
“粵南實業銀行”的紙幣在鄧本殷管轄的“八屬地區”(高州、雷州、羅定、陽江、欽州、廉州、瓊州、崖州)使用。這批紙幣不僅在海南多個市縣發現,而且在湛江等地也有發現,很多海南老人也證實見過或使用過這些紙幣。
據老人回憶,當年的紙幣大洋相當于大銀元,毫洋相當于小銀元,一般情況下,“壹圓”大洋等值于“拾圓”毫洋,但兌換銀價經常變化,往往需要十一毫或十二毫才能換一大洋。
1923年,陳炯明任命鄧本殷為八屬總指揮,讓他北渡駐守高州、雷州,向東窺視廣州。但是,陳炯明的力量節節敗退之后,鄧本殷也退到欽州、廉州,最后退守瓊崖。
1926年1月,廣州國民革命軍光復海南等地。鄧本殷不戰外逃越南,再轉逃上海,此后去向成謎。因此,有人認為這些鈔票運回海南后,銀行尚未開業,紙幣也并未發行。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