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儋州鄉愁博物館門前的潭門舊漁船 林士杰 攝

圖為70年代的自行車 林士杰 攝

圖為80年代的連環畫 林士杰 攝

圖為90年代的通訊工具 林士杰 攝

圖為中國農業公園鄉愁博物館 林士杰 攝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鎮屋基村內的一家鄉村博物館,里面展示著滿滿的“鄉愁”,讓游客和民眾穿越到不同年代,喚起不同時代人的回憶。
該博物館名為“中國農業公園鄉愁博物館”,館里展示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民間百姓生產生活的老物件。清代陜西錢幣壺、北京瓷枕;民國時期的地契、河北首飾箱;上世紀50年代上海水龍頭;60年代毛主席紀念章、糧票;70年代縫紉機、天津紅旗牌二八自行車;80年代煙盒、電扇、連環畫及鳳凰、永久自行車車標等,正述說著每個時代的故事。40年代手搖電話;60-70年代收音機;80-90年代大哥大、黑白電視機、錄音機;90年代BB機、游戲機,展現人們通訊及娛樂變化的同時,帶著游客、民眾穿越回曾經,尋找當時的幸福記憶。
“我沒有想到在這么一個偏僻的小鄉村里面,還能保留這么多的文物,它們跟我的年齡比較接近。有些東西都是伴隨著我們長大的,所以說看到以后感覺很親切。”來自北京的游客張莉娜告訴記者。
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改博物館主要以“生命·創造·和諧”為主題。通過“民間文化”、“生產工具”、“生活用品”三條主線來呈現生活在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演化歷程和豐富性。目前擁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千余件藏品供游客參觀。
“因為小的時候都是用BB機、大哥大,現在基本上沒用了,就是慢慢回想到80年代、70年代那種感覺。”儋州市那大鎮屋基村委會書記許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該博物館由海南省生態旅游策劃研究院籌劃,2016年正式開館。據海南省生態旅游策劃研究院院長張悟綱介紹,目前共有千余件從明代跨越到當代的展品,未來還將進一步收集具有時代特征的老物件豐富展館。(完)
?
?
相關鏈接:
瓊海南強村:舊日鄉愁醉游人
“記得住鄉愁”2017第二屆大致坡瓊劇文化節華彩綻放
海南原創公益短片《儂婆》獲獎 喚起網友鄉愁
海南:保護生態環境 留住美好鄉愁
?
(編輯: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