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取象海南
■?盧世剛?(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畫家的魅力正在于觀眾可以透過畫家的畫去重新發現自己從未在景物中發現的意義,正如“你在海南看到了什么?”這句話對于普通游客一定是一個含混和難以解釋的問題,而當畫家用他的畫使問題得以澄清時,海南的魅力自然就變得明朗了。畫家的畫中總有不可替代、值得分享的觀看經驗。我想這就是“畫家眼中的海南”如此重要的原因。
我們把海南之美當做主題,這里當然和海南的山川景物相關,然而更重要的是作為畫家努力向外界傳達的視覺經驗,就是說,海南的畫家必須探索如何傳遞某種屬于自身的觀看經驗,這種經驗既來自生活環境,也來自他們在共同環境中所形成的觀看經驗和交流模式,是把景物和觀看景物的方式聯系在一起的能力。離開觀看經驗實際上我們是看不見所謂景物的。如果觀看不是賦予意義過程,我們能看到的無非是關于海南的一堆散亂的、碎片化的視覺印象而已,換句話說,是共享的觀看經驗構造了我們的景物,而景物的背后則是隱匿其中觀看經驗。
就海南風的定位而言,之所以它值得關注,我認為是在這個主題之下的景物和觀看經驗之間的特殊意義。打個比方:牡丹、梅花和三角梅都是并不罕見的植物,然而在藝術領域里,積累于三者之間的觀看經驗卻存在著巨大的差別。也許我們在回顧我們的傳統時,圍繞著梅花的意象無疑是更鮮明生動的,它似乎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含義。它每每出現于我們的藝術和繪畫中,無數的詩人畫家通過他們的作品把梅花和對于梅花的觀看經驗牢牢地聯系在一起,于是,梅花和關于它的觀看經驗就一起構成的我們的文化一個華彩的段落。是“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成果。其實,從牡丹到梅花再到蓮花的觀看經驗的擴展也正是中華文化不斷開拓的一個鏡像。顯然,在三角梅和它的觀看經驗之間,我們還無法要求和梅花一般的能見度,恰恰是因為它們是在摸索中的、尚未達成的文化實踐。和所有地域風格的形成過程一樣,我們很難說是獨特的環境成就了畫家,還是畫家賦予了環境以獨特的意義,海南的地域文化和景觀環境,它們的意義尚待通過創作實踐的積累而在文化中得到進一步確認。其中,畫家、景物和觀看經驗三者的關系的變動和更新也正是我們源源不斷把新的視覺經驗匯入我們的文化的過程。從這個意義而言,我們現在所做的正是為在海南的景物和畫家之間構筑新的觀看經驗的探索性的工作。
?
?
相關鏈接:
海南14名青年油畫家作品??谡钩?展期為5月21日至31日油畫家眼中的海南之美藝術邀請展無錫開展林國華油畫寫生作品展海口開展用藝術鑄造椰城品格 南方油畫山水畫派寫生展海口開幕 ?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