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油畫) 潘正沂
《溫情》(油畫) 王銳
當海南畫家走出去,他們會用怎樣的畫作代表自己對瓊島的拳拳之心呢?繼2003年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上,海南油畫以異軍突起之勢引起中國油畫界矚目之后,不久前,20位海南畫家再次集體亮相省外——在江蘇無錫鳳凰藝都美術館舉辦“南海風——油畫家眼中的海南之美藝術邀請展”,發出海南油畫的聲音,吸引了不少關注。
回到海南后,策展人王銳從無錫展覽的85幅作品中精選出40多幅作品,于近日在海口國新書苑舉行回鄉展,以期讓更多的觀眾可以從海南油畫的發展現狀和代際傳承中,感受到海南畫家在不同年代所表現的歷史變遷、人文精神及學術追求,讀出畫作中的別樣海南風度,在油畫中見證美好新海南。
海南不是只有椰風海韻
展出現場,老畫家潘正沂的《金秋》引人關注。畫作構圖錯落有致,前景中勞作的婦女、左側的三個婦女以及身后的風景構成了空間的縱深感。“色彩的運用是這幅畫作的重點,以金色的基調,夾雜些許的黑褐色,調和出豐富的光影效果。”馬杰的《一點紅》奪人眼球,王銳的《溫情》滿含海南歷史的溫度與人文關懷……海南畫家的畫作拓寬了觀眾對海南的認識,海南不只有椰風海韻的自然風光,更有豐富的人文精神寶藏。在畫家林鴻的《騎樓夜景》中,我們可以看到海口是一座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城市。“騎樓是最能體現海南人民性格的人文景觀之一,它是一百多年前闖南洋的海南先民引進并加以改進和吸收各種建筑樣式而建成的建筑群,從中可以看出海南人勇于進取、樂于嘗試的精神面貌。”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雖不到30年,但改革開放風云變幻的幾十年中,由于處在‘一帶一路’的前沿地帶,不再像此前是一個‘邊緣地帶’,因而成了全國乃至全球矚目之地。”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馬良認為,這種變化對易感的畫家而言,自然會內生出一股文化自信,投射到其創作之中。
海南畫家的藝術追求
海南能誕生那么多油畫家與其自然條件密不可分,就像法國南部是印象派畫家的搖籃一樣,生于斯長于斯,從小飽受海南絢麗豐富的光色淋浴,海南畫家對強烈的色彩有得天獨厚的感受力與敏感度。
周鐵利的《競艷》,無論是構圖,還是用色,都相當明艷動人,令海南野菊花的勃勃生機迎面撲來。“海南光照強烈,在陽光的斑駁下,這些野生植物會顯得極有色彩沖擊力,帶給畫家無盡的創作靈感,我就是憑借著自己直觀的印象感受創作的,很有沖擊力。”
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江南對畫家吳楚宴的《碉影4之望穿散碉》給予很高的評價:畫家在探求一種新的油畫表述方式,用顏料的堆積、畫筆和刮刀的涂抹和刮拭,替代傳統的勾線敷彩造型,制造出一種與中國山水畫皴法神似的肌理效果,把油畫的特質與中國古典的感受方式結合,呈現出了獨特的面貌,可以看成是油畫中國化的一種有益嘗試。
對吳楚宴來說,中國古人說的“隨機應變”對他影響很大,繪畫過程中是否用到黑白或所謂的色彩,要以實際情況而定,要根據當時畫面和心境而表現。比如展出的這幅畫,一開始的畫面色彩是很強烈的,之后,他一次次把畫好畫面覆蓋,一次次地把之前色層的色彩弱化。“直到畫面色調在視覺上和心理上已經離我越來越遠。”
“中國繪畫大系統和西方世界還是有些類似的,東西方都有黑白類藝術和色彩藝術,不過,中國的繪畫藝術與西方有很大區別,中國有的是特定的可以獨立審美的線描及水墨類黑白藝術,以及有工筆重彩藝術。這其中的畫域實在是太大了,因為早年看到這一點,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年老到來時盡可能把自己變得開闊些,盡可能把自己的畫域打得更開一些。”吳楚宴說。
“海南美術一直在探討‘地域特色’這一話題,過于強調‘地域特色’會導致視野狹小、風格趨同的傾向。”馬良等有識之士所提倡的“發掘地域文化精神”,倡導以一種更高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去觀照身邊的美術題材,從而給“地方氣象”灌注了生氣和精神,提升了品格與境界,這在吳楚宴等青年畫家身上看到了希望。
《復活島》(油畫) 劉運良
《寂靜的蓮》(油畫) 梁峰
海納百川的海南精神
“你在海南看到了什么?”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盧士剛認為,“畫家眼中的海南”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畫家的觀看,它的樂趣不在別處,而是專注于觀看本身,觀眾可以透過畫家的畫,重新發現自己從未在景物中發現的意義,讓海南的魅力更加明朗。
畫家王銳的《溫情》,讓我們看到一個安寧、淳厚和溫暖的海南。畫中的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作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王銳的點睛之筆在于屋外的生活印記:既有小豬與母豬,又有晾曬的衣服與自行車,在傳統中彰顯了現代文明。
“我想能夠以這樣特色鮮明的方式來詮釋海南,除了體現他對于藝術的獨到理解和旨趣,一定也得益于作為海南畫家生于斯長于斯的生活濡染和視覺經驗,才不至于被海南景觀的過于豐饒,被萬樹竟輝、五色雜陳所迷失;才能從中找到某種本真的視覺要素,并且把它轉化成獨特的、充滿詩意的意象。”盧士剛說。
前來觀展的海南大學汪榮博士認為,藝術家劉運良的《石上流泉系列之五》《復活島》在參展作品中風格獨特,很是符合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意趣。《石上流泉系列之五》以布面油畫的方式向中國古典山水畫的偉大傳統表達了致敬,但他的方式又是極為西化的、現代的、抽象的,雖然沒有具體描摹海南,卻體現了海南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畫面中,石頭以幽深的藍色進行表達,縱橫交錯的脈絡紋理如同中國畫中的皴法繪成,從石縫中奔涌而出的一小股流泉暗示了水的輕盈和活力。“這是石頭與水的對話,也是水墨與油畫的對話。整個畫面將觀者引向沉思,安靜之中有幽玄和冥想的氛圍。”汪榮解釋道。
海南知名油畫家40多幅作品在江蘇無錫展出獲得好評之后,回到了他們出發的地方海口水巷口,與海南觀眾見面,喚起人們對海南油畫藝術的更高期待。
?
?
相關鏈接:
油畫家眼中的海南之美藝術展海口開展海南省經典油畫展16日開展 展現特色鄉土文化海南14名青年油畫家作品海口展出 展期為5月21日至31日油畫家眼中的海南之美藝術邀請展無錫開展用藝術鑄造椰城品格 南方油畫山水畫派寫生展海口開幕?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