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子軍特務連成立,寫就世界婦女爭取解放斗爭的精彩篇章
瓊崖巾幗 三戰揚名
今年六月十四日,歌劇《紅色娘子軍》亮相國家大劇院。記者 宋國強 攝
80多年前,一群獨立、堅強、勇敢的瓊崖女性,掙脫了命運的枷鎖,打破了封建的牢籠,與男子一同穿越槍林彈雨追求解放,將“紅色娘子軍”這個光榮的稱號,鐫刻在世界婦女爭取解放斗爭的歷史長河中。
近一個世紀以后,當“向前進,向前進”的歌聲響起,我們深情回望這片紅色土地,仍會為她們的精神所震撼——她們用鮮血和生命向我們證明:戰爭,沒有讓女人走開;歷史,允許讓女人書寫。
星火燎原,樂會婦女要參軍
1924年,在當時的瓊東縣(今瓊海市境內)發生了震驚全島的“馮素娥抗婚”事件。尚在讀小學的女孩馮素娥為反抗包辦婚姻,寫拒婚書至當時的《瓊崖新青年》雜志發表,立刻引起了當時眾多進步人士支持。
“這充分表明,瓊海婦女勤勞而且敢于反抗,已經具備了革命的思想覺悟。”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說。
要反抗,是因為當時的瓊崖婦女除了要受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壓迫之外,還要受包辦、買賣婚姻以及婚后丈夫遺棄的痛苦。她們深知,只有跟著革命隊伍走,才有翻身之日。
中共瓊崖特委聽到了婦女的呼聲。1930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成立,1931年3月,瓊崖特委批準先在樂會縣創建“樂會縣赤色女子軍”。隊伍成立后,不僅樂會,就連瓊東、萬寧等鄰縣的進步女青年也紛紛提出要加入這支隊伍。于是,瓊崖特委決定正式成立女子軍特務連,并劃歸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紅三團建制。
“英雄的、久經考驗的樂會縣婦女們,拿起槍,當紅軍去,和男子并肩作戰。”當年4月,這份圖文并茂的布告在蘇區各地市集、商店和祠堂一貼,婦女們就奔走相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僅樂會縣就有700多名女青年“揭榜”,經嚴格挑選,100多名女青年獲批參軍。
5月1日上午,樂會四區赤赤鄉內園村內練操場彩旗飄揚,一面鮮艷的紅旗在10多米高的旗桿上升起。蘇區周圍群眾早在前幾天,以走親戚、趕集、放牛為掩護早早趕到現場,紅軍獨立師師長王文宇、政委鄭大理也專程從師部趕來見證。
當女子軍特務連首任連長龐瓊花登上司令臺,從王文宇手中接過連旗時,臺下掌聲雷鳴。
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才雄說,這標志著,國內首支在土地革命時期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執行作戰任務為主的、單純由婦女組成的成建制武裝隊伍被寫進了歷史。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