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7-08/21/5cf9dd6ec3121b0484ab28.jpg)
文見習記者 唐咪咪 海南日報記者 郭暢
入秋時節,海南山區有些涼意,在距五指山市約20公里處的毛陽鎮毛貴村,坐落著一座占地400畝的紀念園,這里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沿著大路繼續前行,只見坐落在青山腳下的紀念碑熠熠生輝,碑高23米,象征著海南23年(1927年—1950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史,上面雕刻著蒼勁有力的一豎行大字: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碑。
游客們沿石階而上,在紀念碑前駐足。他們抬頭眺望,仿若在尋找當年的歷史痕跡,試圖走進那段熱血揮灑的悠悠歲月。
動議8年 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
“五指山區位于瓊崖中心地帶,包含白沙、保亭、樂東三縣,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0多萬,聚居著大量的黎族、苗族同胞。”毛貴村的老人告訴記者,當年在這里建立革命根據地,是黨的正確選擇。
這里山巒疊嶂,地勢險峻,道路狹窄。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五指山區易守難攻的軍事地位,雖然不利于機械化部隊和大兵團作戰,但十分適合小股部隊的游擊作戰,可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樂東、保亭地處熱帶雨林區,降水豐富,是海南島的產糧區之一。即使完全封閉,也可通過簡單再生產,提供糧食和物資供應。
天時地利,還要“人和”。五指山區是黎族、苗族同胞的聚居地,由于國民黨頑固派施行殘暴統治,壓得黎族苗族人民無法喘息,他們對國民黨當局深惡痛絕,進而與共產黨人結下了“革命聯盟”。
地理位置、生產條件、群眾基礎的三重因素,使得五指山區成為創建革命根據地的理想選擇。
黨史資料顯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是在1948年6月,但建立這一根據地的動議,始自8年之前。
早在1940年1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就要求瓊崖建立五指山區革命根據地,指出“五指山脈一帶山地,將是我們長期抗戰的可靠根據地”,要求瓊崖“把山區作為我軍鞏固的后方”。1946年10月,中共中央在答復馮白駒等人請示瓊崖斗爭關鍵問題的復示中,再次提出“擴大解放區”的要求。
為此,瓊崖特委一直積極尋找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時機。
連接白保樂
打通整個五指山區
1943年8月,由王國興領導黎族、苗族同胞發動了白沙起義,深刻動搖了國民黨頑固派在五指山區的統治根基。
“創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首要條件,便是解放白沙、保亭、樂東三縣。”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賴永生說,這一場黎族、苗族人民的進步斗爭,正是瓊崖特委苦苦尋找的突破口。隨后特委決定以白沙為起點,相繼開辟保亭、樂東兩縣的革命根據地,進而打通整個五指山區。
瓊崖獨立縱隊前進支隊是一支戰斗力極強的隊伍,由各支隊抽調一個小隊和警衛營合編而成,為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
1947年4月10日,前進支隊繞道通過五指山,襲擊駐在保亭、樂東兩縣的敵人,至5月20日共作戰3次,斃傷俘敵130余人,繳獲步槍50余支,初步奠定了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基礎,對此,中央軍委曾來電祝賀:瓊崖根據地在五指山初步建立是一大勝利。
此時,瓊崖特委仍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地主、惡霸還未消滅,二是群眾沒有充分發動起來,造成除白沙基本為人民軍隊和民主政權控制外,保亭、樂東兩縣尚未完全解放。
現居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便文村的吉家元老人是一名老兵,1947年還是10歲少年的他,有幸見證了瓊崖縱隊首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他指著村中的小禮堂說:“當年馮白駒司令員就是在這里作出了集中兵力,全面鞏固和發展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指示。”
為了徹底鏟除敵對勢力,1947年冬,瓊崖縱隊集中五個支隊兵力,分三路向白保樂地區進軍。
1948年1月,第三總隊分兩路向保亭挺進,途中粉碎敵軍的狙擊,再次攻克保亭縣城,保亭全境迎來解放。5月,第五支隊采取“圍點打援”的辦法,一面虛張聲勢,部署少量兵力包圍樂東城,誘敵增援;另一面集中優勢兵力埋伏于各個交通要道,伺機消滅來援之敵,一舉把龜縮樂東縣城數日的敵軍全部殲滅,樂東全境宣告解放。
至此,白沙、保亭、樂東連成一線,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瓊崖革命勝利的大本營
在紀念園的一側,有一片烈士陵園,這里安葬著瓊崖縱隊副司令員、秋季攻勢前線作戰指揮部總指揮兼政委李振亞和瓊崖婦女聯合會籌委會主任劉秋菊等人,當年在前線奮勇抗戰的英雄先烈們永遠留在了這片熱血土地上,五指山區成為他們最后的歸宿。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后,中共瓊崖區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瓊崖縱隊司令部領導機關陸續遷駐毛貴鄉,此后,該地成為了瓊崖革命大本營,也是海南解放戰爭后期的指揮中心。
賴永生介紹說,為了讓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成為長期穩固的后方,中共瓊崖區委在毛貴鄉召開了全瓊土改會議。會議總結了瓊崖土改反奸反霸、減租減息和平分土地兩個階段的情況和經驗教訓,分析和部署全瓊解放區土改工作。在毛貴鄉辦起了海南最早的供銷合作社,還創辦了軍械廠、紡織廠、小學等。
1948年,瓊崖解放戰爭的形勢發生根本變化,國民黨軍隊轉入全面防御,瓊崖縱隊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對此,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司令部在毛貴策劃、發動和指揮了1948年秋、1949年春、夏季三大攻勢戰役,為奪取瓊崖解放戰爭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遠在大海之南的毛貴舉行了慶祝大會,升起瓊崖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1950年1月,中共瓊崖區委在毛貴召開黨政軍負責人會議,作出《關于配合大軍渡海解放全瓊的緊急工作指示》。會后,全瓊軍民立即行動,全力以赴地進行籌款、籌糧、支前、勞軍、情報、策反、接管和接應等工作,準備接應大軍渡海作戰。
此后,瓊崖黨政軍領導機關撤出毛貴鄉,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瓊崖解放戰爭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事件,使瓊崖黨和軍隊有了一個位處全島中心、便于指揮全瓊、進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后方基地。這對保證瓊崖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和深入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賴永生說。
點評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共瓊崖地方組織在革命戰爭年代創建的最大一塊根據地。雖然建立的時間較晚,但是它對奪取瓊崖人民革命斗爭的最后勝利,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馮白駒在解放后評價說:五指山“根據地的建立,雖然時間不久,但在支持與發展后期海南人民革命戰爭上是有重大貢獻的。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不會有一九四八與一九四九年中秋春兩季攻勢的偉大勝利;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我們就會很困難或不可能應付國民黨在解放前夜那樣壓倒優勢力量的進攻;也可以說,沒有這個根據地的建立,對于配合大軍渡海登陸作戰解放海南的任務,非便會受到影響,恐怕甚至不能起多大作用。”(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許達民)
?
?
?
相關鏈接:
沈曉明赴五指山督辦環保問題整改并開展大研討大行動調研五指山:互聯網+健康管理 補齊鄉村醫療短板厲害了!五指山水滿鄉入選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項目五指山啟動“全民健身日”活動 樹立市民健康生活理念五指山水滿新村有了新“寫真” 村民有了新期待五指山扎實推進“雙創”工作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五指山市發布一批干部任免信息?
(編輯:王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