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匾額道出瓊州漢風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尤夢瑜 時間:2017-10-09 09:55:16 星期一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在鄉下祠堂,在博物館內,在民間收藏家手中,今天的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匾額,于家庭生活、于社會民風,這些匾額都以書法之美寄托著祝福、期望、贊頌、恩賜等豐富內涵。

      2006年起,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唐玲玲二人與團隊一起整理海南地區的碑、碣、匾等,并開展學術研究。最終出版了《海南金石概說》《海南碑碣匾銘額圖志》“龍華·美蘭卷”以及《海南碑碣匾銘額圖志》“瓊山卷”等書籍,呈現團隊的搜集及研究成果。

      兩位教授在書中介紹,金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門學問,被稱為“金石學”。通常所說的金石,例如在地方志中載入的“金石”欄目,是指碑、碣、匾、銘、額及聯的刻文。在海南,匾、額、聯多在廟宇、祠堂或屋宇中懸掛。

      匾額作為金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漢文化獨特的藝術形式,它向人們顯示歷代政治、地理、歷史、文風以及書法藝術的成就,是人們今天研究海南歷史的重要實物例證。匾額是集語言、書法、印章、雕塑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品。

      周偉民說:“海南匾額是漢文化從中原傳入的成果。漢族移民來到海南島之后帶來了傳統的碑文化,匾額從宋朝以后,已經開始在海南島上流行。”

      據了解,匾額的形式有豎匾和橫匾兩種。海南現存的匾額多出于明代以后,因此橫匾較多。“匾”一般多見于廳堂之上,而“額”則多懸掛于涼亭等建筑的門楣上。海南明清以后的匾額數以千計。儋州中和鎮“東坡書院”匾、東坡書院內的“載酒堂”匾、張岳崧書寫的“維則堂”匾都算得上是海南的名匾。

      “包括匾額在內,這些金石,散落在城鎮鄉野之中,它們不是冰冷的木段、石頭和銅鐵,而是有價值的記錄簿。”周偉民說,林林總總的刻文,忠實地保存了過去歷史的真跡,記錄下歷史沿革、宗教民俗、社會檔案;或彰顯人物事跡、豐功偉績、文教薪傳,以此昭示世人而流傳千古。它們是海南歷史的里程碑,也是學術研究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然而,一些匾額、碑碣的生存狀況卻令人擔憂。周偉民告訴記者,相比較于碑碣,匾額流失嚴重。“早些年,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還不夠,這些東西又多在鄉下,很多村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用這些石碑、匾額等當路基、圍豬圈等。一些木質匾額被劈來當柴火用。”周偉民說,近年來,隨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與投入不斷提升,大家保護意識也在增強,這樣的情況大大減少。而能夠保存下來的金石都將成為海南寶貴的文化資源。

    ?

    ?

    相關鏈接:

    書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脈:趙孟頫題寫“東坡書院”匾額
    故宮神武門“故宮博物院”匾額邊框突發脫落
    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展出歷代“科考”舞弊工具
    海口邀請名人名家重書五公祠楹聯匾額
    客家女:收藏匾額找尋歷史記憶
    百年彩票店匾額引轟動 古人買中榜者姓氏贏彩金
    故宮匾額驚現"到此一游”

    ?

    (編輯:王思暢)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