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巾幗英雄精神千古流芳 冼夫人信俗 延續千年“鬧軍坡”
每年冼夫人文化節,海口各地熱熱鬧鬧地開展紀念活動。
□本報記者 梁冰/文 黃一冰/圖
“如果能把冼夫人文化節和海南島歡樂節結合在一起,應該會更好玩,歡樂節也會更有韻味。”24日,在冼夫人當年軍隊駐營地的海口市新坡鎮,剛剛得知第十八屆歡樂節即將舉行的消息,村民們熱烈談論著。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冼夫人活動。2014年,冼夫人文化節申報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并更名為冼夫人信俗。
海南人“鬧”軍坡的歷史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作為海南民間紀念冼夫人特有的節目,軍坡節是海南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精華、文脈所在,于2005年入選第一批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迄今,冼夫人文化節(即軍坡節)這個在海南島流傳最久、分布最廣、最隆重熱鬧且有著豐富內涵的傳統廟會活動早已成海口乃至全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
冼夫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和社會革命家。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她臨危不懼、為穩定嶺南和海南的社會秩序、發展地方的經濟文化、保護百姓安居樂業、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作出了卓越貢獻。周恩來總理曾評價她: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一千多年來,從朝廷到民間,無不對冼夫人崇敬有加。根據統計,迄今,海南島民間共有400多座供奉冼夫人的廟宇,每逢節慶,全省各地都會舉行熱鬧的祭祀和紀念活動,可見冼夫人在海南民間的地位之高。
每逢冼夫人文化節,海口各地對冼夫人的紀念活動熱熱鬧鬧地開展著。接婆祖坐堂、浸水、上漆,開光、朝拜等,還在文化節活動現場直播“裝軍出游”、傳統武術表演、公仔戲展演、瓊劇表演……各類精彩的活動層出不窮,吸引游人無數。另一方面,有關冼夫人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在政府和民間開展得井然有序。2008年,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學會正式通過批準成立。此后,學會定期舉辦冼夫人文化學術研討會、開展田野調查活動等。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學會成立調查小組,由學會成員自愿出資籌集經費,深入全島腹地,尋訪供奉冼夫人的廟宇,探訪各地的“冼夫人文化節”。“四年多的田野調查,一年多的資料整理和圖書編撰,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手捧厚達600多頁的《海南冼廟大觀》一書,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馮健英難掩興奮。該書系統地介紹了冼夫人的生平和歷史貢獻、分布在全島各地的400多座供奉冼夫人的廟宇以及祭祀活動等。
“2014年,冼夫人文化節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成功后,關于冼夫人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就更加刻不容緩。”海口(東南亞)冼夫人文化研究普及基地副主任馮所海說道。市冼夫人文化學會成立至今,通過調查和研究,掌握了大量資料,編撰了《冼夫人在瓊研究文選》、《軍坡節》、《冼夫人》、《海南冼廟大觀》等多部圖書,包括影像集、連環畫等多種形式,全方位介紹冼夫人的生平和歷史意義;2013年,學會協助中央電視臺在海南拍攝紀錄片《冼夫人》,并于后期成功播出,影響深遠;目前,由學會編撰的《百說冼夫人》、《冼夫人頌詞聯大觀》兩部圖說作品已經完成編撰工作,即將印刷出版;長達15萬字的《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冼夫人信俗》一書也完成了文字編撰工作……“越來越多與冼夫人和冼夫人文化節的相關資料、圖書問世,在每年的冼夫人文化節上展示。“我們希望把更多更完整的資料多途徑地保留下來,傳承下去,讓冼夫人的精神千古流芳,讓更多人參與到冼夫人文化節中去。”馮健英說。
海口市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符力雄介紹,作為海南民間最熱鬧的祭祀活動,冼夫人文化節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市非遺保護中心對廟會活動都給予了支持,希望給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活動體驗,為傳承和保護該非遺項目推波助瀾。
小資料
2014年,冼夫人文化節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并更名為冼夫人信俗。冼夫人文化節即軍坡節,是海南東北部市縣民間最大規模的祭祀節日,紀念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冼夫人。
冼夫人文化節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每年軍坡節,在海南省許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活動,而最火熱當推海口市新坡鎮。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新坡鎮都會舉行為期四天的大型紀念活動。
(編輯:王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