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依托黎族苗族傳統文化,譜寫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喜迎“三月三”勁吹黎苗風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8-04/16/4487fc93ab1b1c3e569a05.jpg)
去年“三月三”,少數民族同胞在瓊中濕地公園舉行山歌對唱活動。袁財 攝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8-04/16/4487fc93ab1b1c3e569904.jpg)
瓊中三月三廣場夜景。袁財 攝
“‘奔格內’鄉村游、‘三月三’傳統節日旅游季、瓊中綠橙旅游季……”近年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原生態黎族苗族風情,推出了多條旅游精品線路,助推文旅融合發展,加快貧困山區發展進程。
將“文化之魂”注入旅游產業,瓊中始終在“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總體發展思路和“一心一園一帶八區”總體發展布局的統領下,結合富美鄉村建設、城鄉立面改造、全域旅游打造等舉措,深入挖掘傳承黎族苗族文化,探索出獨具特色的瓊中“農+文+旅”全域旅游發展模式。
A
富美鄉村 讓民風留住鄉魂
背靠鸚哥嶺自然森林保護區的瓊中什運鄉紅一村、紅二村,與便文村革命老區相隔3公里,是依山傍水的黎族村寨,滿墻描繪著“黎族風情”壁畫,讓無數游客流連忘返。
“通過富美鄉村建設,不僅要讓黎族苗族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還要讓黎族苗族文化留住鄉魂守住村韻,給游客留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深刻體驗。”瓊中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葉兆承說,在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不砍樹填塘,充分挖掘每個村莊的歷史遺跡、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人文元素,結合自然地理條件,充分體現村莊個性魅力。
富美鄉村建設開展后,瓊中累計投入4.2億元,將民族元素融入外立面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特色村寨景觀,所有村莊集“富、美、趣、和”于一體,打造各有特色的富美鄉村112個。
同時,瓊中依托富美鄉村建設,點、線、面結合打造出一批旅游村莊,什寒村、大叢村、塹對村、便文村、鴨坡村等一批昔日落后的村寨,如今已蛻變成具有黎族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村莊。
“少數民族地區迎來了一批批游客,我們農家曾經再平常不過的蜂蜜、山蘭米等土特產,都變成了緊俏貨,去年年底銷售土特產就有4萬多元的收入。”和平鎮塹對村村民王靜妃說,這是鄉村旅游業給村民帶來的最大實惠。
特產店、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配套產業不斷完善,在“奔格內”鄉村旅游山水之間,可以領略到瓊中之美。
B
城鄉改造 讓黎族苗族文化躍然眼前
沿著海南中線高速進入瓊中縣城,“奔格內——瓊中歡迎您”的宣傳欄立在道路旁,瓊中的旅游吉祥物“奔奔”向客人招手,表示熱烈歡迎。
“一進縣城,我就被洋溢著黎族苗族文化的建筑‘圈粉’了。”4月14日,島外游客王丹說,他們一行人本來是要路過瓊中,后來被這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決定改變行程,在瓊中游玩幾天。
近年來,瓊中不斷整合資金,加大對城鄉立面改造的投入,一座座黎風苗韻十足的建筑物陸續映入眼簾,有栩栩如生的甘工鳥、原始黎族的船型屋、民族風味的波浪紋……城鄉改造讓黎族苗族文化躍然眼前,將黎苗百姓的民族文化立體的展現每一寸土地上,全縣全域旅游也隨之迎來了嶄新的活力和全新的價值。
“漫步灣嶺風情小鎮,我看到了設計者的‘民族情懷’,不僅增添了當地人的文化自信,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呢。”灣嶺鎮黎族同胞郭春紅說出了當地百姓的心聲。
通過加快縣城立面改造和鄉鎮亮化美化,一座座風情濃郁的黎苗特色房屋在海南中部山區閃耀光芒。“城景合一、產觀一體、山水互動、黎苗風情、功能完善、綠色低碳”的生態縣城建設理念也成了瓊中“文化+旅游”的響亮名牌。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