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麗集》中對黎瑜娘的描寫。(資料圖片)
中秋
若似月輪終皎潔
不辭冰雪為卿熱
二月的南國已春風和暢,臨高土官之女黎瑜娘遣小廝采來檳榔,點百花佳蜜釀之。她擇選品相甚佳的十顆,以蠟紙包裹、彩毫題封,送予寄居西廡的表哥辜輅。瑜娘不說送“十顆”、卻說贈“五雙”,在辜生這兒,就算瓊漿玉液也比不上這佳人饋贈的小小檳榔讓他微醺欲醉。
這是明代小說《鐘情麗集》的故事開端,瓊州人士辜輅與瑜娘才子佳人,初見便情根深種。文末作者玉峰主人說自己受辜輅所托,將其舊事與詩詞結成小傳。小說錄詩過百首,而《溟南詩選》錄符駱妻黎瑜娘與其妾蘇微香詩十余首,這符駱是否辜輅的原型?到底詩歌背后是怎樣的故事?透過歷史的風煙迷霧,我們或許只能于文字中索引出個梗概。
已到辜輅與瑜娘相識第三年。雖已訂下婚約,但乘辜輅回鄉奔喪之際,臨高富戶符氏垂涎瑜娘美貌,向黎父進讒求親,黎父心動;可瑜娘仰慕辜生才華,鄙棄符氏粗蠻,誓死不從,并作集古詩數十首以表心志。瑜娘深知婚事雖然暫時擱置,但絕非長久之計。她取來一條絲帕暗傳給辜輅,于瑞獸紋樣中仔細查辨,上有“向來言約君須記,只在中秋一月中”的小字。——生性馴謹穩實的瑜娘竟要與辜輅私奔,時間就定在中秋之夜!中秋,月明如鏡,家人開宴飲酒,好不歡暢!而她的每一寸時光,都那么難熬!
慘慘中秋半夜天,閨閣未敢出門前。舉頭見月人何在,步未移時淚已漣。
她有太多不舍,雙親在堂、祖姑慈愛,養育之恩未報……想到這些,還沒走便淚滿香腮,萬家團圓夜卻是她的出逃離家日!可要么所嫁非人、明珠暗投,要么學文君夜奔,求個琴瑟和鳴……瑜娘沒有更多的選擇。大家醉后睡去,她隨辜輅到臨高縣北二十里的博浦港登船出走。家鄉的文瀾江接著大海,海水倒映著月影,二十年來她未出閨閣半步,見的是一年四季群芳濃艷、聽的是椰風海韻鶯語細滑;而如今聞的是腥氣的海水、見的是慘淡的白沙。
繞闌秾艷四時開,都是區區手自栽。此去鶯花誰自主,故園猿鶴不勝哀。
鶯花無主,若非無奈,豈能無情?不知何年才能回到故鄉啊!瑜娘歷經波折,總歸是求得了個夫貴妻榮。而蘇微香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溟南詩選》載:“微香瓊山人,庠士符駱側室。”小說中,微香早于瑜娘前結識辜生,紡紗場中,明月夜下,她與辜生也曾兩情相悅。可一日三秋的等候,她等來的是辜生“從此長揖謝芳卿”的移情別戀。辜生詩云:“回頭恨捻章臺柳,赧面慚看大華蓮。”在他心中,微香這樣的小家碧玉,無論是門第還是才華,都不能和瑜娘媲美。她只能將滿心的委屈寄寓一組《懊恨曲》中:
蓮藕抽絲那能長?螢火作燈難久光。薄幸相思無實意,可憐粉蝶與蜂黃。
她譴責這個薄情郎,可又能怎樣?無非是大度放手,如章臺柳一般最終嫁作他人婦;或是在瑜娘的賢德不妒中,小心翼翼地成了辜生的側室。瑜娘吟:“世間美事難雙得,自古英雄不到頭。豆蔻難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結。”微香吟:“悠悠萬事回頭別,堪嘆人生不如月。月輪無古亦無今,至今常照丁香結。”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與辜生初見之時,瑜娘17歲,微香18歲。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