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溝村老建筑的一角。
“梵谷里”的東澳模式
圍繞古屋民宿聚落,規劃“博物館+”新業態
在成都、重慶、西昌、平武等地,“梵谷里”如一支生花妙筆,以品牌加速、鄉村振興、禪修歸養、社區營造等主題,打造出一個個夢幻之境。
“我們今年與萬寧東澳鎮簽約,參與設計建設書房嶺共享農莊與頭雁定制共享農莊,打造‘梵谷里’的東澳模式。”黃治斌說,海南擁有極佳的生態環境,不僅景色怡人,更兼鄉村民風淳樸,資源優勢十分突出,“書房嶺共享農莊所在的東澳鎮水溝村就是這樣一個水草豐茂、環境宜人的世外桃源。”
令黃治斌及其團隊一見傾心的,不僅是水溝村優美宜人的生態環境,更在于村內沉淀的厚重文化,以及村內小南山腳下保存完好的古屋群落。
“村內古屋保存完好的有80余間,大都有百年以上歷史,最老的近400年,很多古屋都有自己的故事。”水溝村村民陳進平說,他家祖屋建于清代康熙朝,祖上出了十余名貢生、秀才。
在黃治斌看來,承載著厚重歷史與人文氣息的古屋,是水溝村最寶貴的資源。書房嶺共享農莊項目首批將改造8間古屋作為樣板間,并配套建設水溝村書房嶺區域的文旅配套產品,包括古屋、半山木屋等精品民宿聚落以及生態種植園等體驗區。“古屋開發將立足于保護的原則之上,同時我們還會指導村民改造閑置的房屋作為民宿,作為民宿聚落的補充,并幫助貧困村民引入投資伙伴合辦民宿。”黃治斌說。
此外,圍繞古屋民宿聚落,黃治斌團隊規劃了一系列“博物館+”的內容,包括“博物館+書院”“博物館+鄉村美術館”“博物館+鄉村創客流動工作站”“博物館+傳統工坊體驗站”等,甚至還計劃引入“博物館+社區劇場”等新業態。
“社區劇場將由社區居民在導演、舞美等專業人士指導下,根據本地區傳說、故事編寫屬于自己的劇目,讓社區居民參與進來。”黃治斌說,社區居民與游客將在參與社區劇場的過程中,豐富文化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向善向上的引導。
“我們計劃把書房嶺共享農莊打造成東澳式的‘梵谷里’。”黃治斌透露,在這一模式中,以“古屋博物館式”精品民宿聚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僅是第一步,而書房嶺共享農莊將成為這個模式的中堅力量,最終通過鏈接周邊若干個共享農莊,構成一個超大型田園綜合體,形成區域服務型經濟。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