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梅收藏的剪報。
與瓊劇相關的一切都是寶
在吳梅的家中,記者見到了書架上滿滿的瓊劇相關文獻,其中,不少文獻作品因為年代久遠,早已書頁泛黃,但都被吳老先生一一完好地保存著。
多年來,吳梅通過實踐,對瓊劇歷史及其發展的歷程進行了不斷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對瓊劇聲腔音樂的形成、唱腔結構、板式變化、唱腔技巧、編劇音韻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吳梅掌握了瓊劇音樂唱腔構成及其演變規律,并革新和創造了許多新板腔和程式,大大豐富了劇種藝術的表現形式。
吳梅向記者展示了一本老舊的筆記本。打開筆記本,扉頁上,“瓊劇唱腔”幾個大大的字,工工整整地排列著,吳老先生用水彩筆為它們描了邊,看得出來,僅僅這幾個大字,老人家就沒少下功夫。右下角標注著的“2001年”幾個小小的字,透露了這個本子的歷史。
“這個是《瓊劇唱腔》,這里面記錄了我在研究唱腔過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歸納總結。”翻開這個筆記本,一行行工整的手寫字,散發出若有似無的墨香。重點部分加下劃線、知識點前標記序號……吳梅的細心不言而喻。
在一本普通的筆記本里,記者見到了一些“老物件”——剪報。吳梅細心收集一切與瓊劇相關的大小物件,哪怕是報紙上的一個小小的“豆腐塊”演出公告,都被他視若珍寶。
吳梅把刊登在報紙上的瓊劇演出公告,一一剪了下來,小心翼翼地保存至今。“這些都是當年從報紙上剪下來的,那時候,很多演出都是通過報紙發布演出公告,不像現在,微信朋友圈一轉,大家就都知道了。”吳梅按照演出團隊,給這些剪報進行了分類收集,并在每一張簡報旁標注演出時間、地點以及說明。在一個專門收集海口市瓊劇團演出公告簡報的本子里,第一張剪報的時間為1985年5月26日,算起來,至今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
為傳承瓊劇貢獻一己之力
今年3月,吳梅整理并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了一批其從20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創作及收藏的瓊劇相關文獻。“希望與更多瓊劇愛好者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吳梅說。
“去年,吳梅老師身體一度不太好,需要借助輪椅才能活動,卻還在為如何處置這些資料發愁,直到后來找到了海南省圖書館。”著名瓊劇表演藝術家黃慶萍介紹,吳梅主動聯系了省圖書館,提出了要捐贈這些文獻資料的想法,捐贈的事情塵埃落定后,他才放了心。
此次吳梅捐贈的文獻資料包括曲譜手稿、藝術文史類書籍、報刊、剪報、老照片、海報、圖片、磁帶、光盤等重要文獻,總計4180種,6826冊(件)。其中圖書1780冊,期刊1510余冊,劇本、曲譜1826冊,剪報152冊,磁帶291盒,光盤373張。
“全館上下十分激動,我們專門成立了接收小組,上門與吳梅先生聯系商談捐贈事宜。”回憶起吳梅第一次與省圖書館時,館長李彤至今仍記憶深刻。彼時,接收整理小組去到了吳梅的家里,接收了首批88箱珍貴的文獻資料。隨后,工作人員再次收到邀約,上門接收第二批共計12箱文獻資料,期間,吳梅還親自送過來一部分資料。經過統計,吳梅一共捐贈了共計100余箱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不僅是數十年來海南瓊劇文獻寶庫里的璀璨星辰,也成為我館視若珍寶的難得臻藏。”李彤說道。
經過省圖書館工作人員近6個月的精心整理,現在,這些資料已進入裝訂、編目及上架等環節,不久后將能與廣大讀者見面。
已經85歲高齡的吳梅至今仍每天堅持閱讀、做筆記。“瓊劇文化源遠流長,有太多的未知等著我去探索和發現,我以此為樂,并且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為瓊劇的傳承和發展助一份力,我是 ‘瓊劇人’,我驕傲!”吳梅說。(梁冰 文/圖)
?
相關鏈接:
現代瓊劇《紅旗不倒》劇本出爐瓊劇作曲家吳梅捐贈瓊劇文獻 總計4180種6826冊(件)資料入藏省圖書館2018瓊劇傳承人培訓班在定安開班 30余名學員參加對外交流示精品對內傳播接地氣 瓊劇“拿手好戲”越唱越響新編現代瓊劇《秋菊姨母》海口首演 ?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