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8-10/26/54e1adffdd131d3ccb2c05.jpg)
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的大廈、綠水青山環抱之下的主城區、自然風光絕美的松濤天湖,儋陽新樓、千年鹽田……近日,一場名為“千年古郡展新姿”的攝影作品巡展在儋州市圖書館舉行。80幅作品定格的瞬間見證儋州30年來的歷史變遷,讓不少前來觀展的市民游客感嘆:“誰不說咱儋州美!”
從風土人情、風光景點,到城市變化、社會變遷,一幅幅鮮活的照片展現了儋州的人文風情、自然生態、歷史變遷,詮釋出儋州的發展活力、文明風采和城市特色。
經濟發展繪就美好藍圖
漫步在儋州市圖書館展廳里,一位老者引起了海南日報記者的注意,他獨自一人認真地欣賞著每一幅照片,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老人叫王建唐,今年已經81歲。“看到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這座城市30年來的變化,而我也在這30年里,切身感受到了儋州發展的速度。”王建唐高興地說。
近年來,儋州堅持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為引領,以那大、濱海新城建設為重點,以“百鎮千村”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城鄉“五網”基礎設施等建設,城市的發展體現在了百姓的生活中。“每天一點小變化,匯聚成如今儋州的大變化,尤其是看了老照片,這樣的對比更加強烈。”王建唐表示作為儋州的市民,他很自豪。
而不斷加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加了儋州經濟統籌發展的底氣。通過大力發展的熱帶高效農業、旅游會展業、互聯網信息產業、新型工業和海洋產業、文化體育和教育等新興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城市在發展的進程中也實現著轉型升級。
僅旅游而言,儋州近年來重點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儋州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快建設東坡文化旅游區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及蘭洋溫泉風情鎮等一批風情小鎮,突出當地獨特的旅游元素,豐富旅游體驗性。
保障兜底盡顯民生情懷
對白馬井鎮學蘭村的貧困村民唐用局來說,儋州發展的變化,體現在自己再普通不過的生活上。兩年前,為了幫助他盡快脫貧致富,當地政府聘請他擔任了鎮里的護林員。“護林員每個月收入很穩定,下班了還能照顧家里,一舉兩得。”唐用局笑道,除了送崗位,政府還幫扶他發展起了黑山羊養殖產業,如今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民生是最大的根本。儋州堅持把共享發展成果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年年圓滿完成為民辦實事事項。2017年全市民生支出62.09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2.4%,同比增長13.4%。
今年儋州計劃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11億元,實施項目56個,包括種植業16個、養殖業26個、其他產業14個。目前,56個項目已全部落地生產,參與產業發展建檔立卡貧困戶10848戶48517人,基本實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全覆蓋,每個貧困家庭都有一個產業,確保年底有一定收入。
此外,為進一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截至9月,儋州共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98期,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3056人。舉辦就業扶貧招聘會25場,組織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5532人;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04期,培訓貧困家庭勞動力3148人;投入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扶貧獎勵資金3000多萬元,開發就業扶貧特設崗位安置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1586人。
文化生態和諧引人入勝
儋州文化底蘊深厚,素有“詩鄉歌海”之稱,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中國書法之鄉”。調聲、山歌、詩詞、楹聯、書法是儋州特色文化的重要標志。
調聲表演,作為儋州文化大觀園中的一朵奇葩,在200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此外儋州古法制糖技藝、海鹽曬制技藝、儋州山歌、端午習俗泊潮海龍舟等,也均被列為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儋州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圓滿完成年度節能減排各項指標。去年儋州扎實做好中央環保督察組和國家海洋督查組移交工單整改工作,共辦結177件。
此外,儋州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全年拆除違章建筑15.98萬平方米,那大鎮城北社區、和慶鎮美萬新村被授予我省“無違建村(社區)”稱號。
同時,全面推行“河長制”,對全市23條主要河流進行分級管理,投入3191萬元進行南茶河水污染治理,南茶河水質達標率為100%,啟動472個自然村污水治理;完成造林綠化5688畝;啟動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工作,完成退塘還濕250畝,并在2017年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
相關鏈接:
男子文昌砍人逃到儋州送外賣 遇警察點單神情慌張被逮海墾儋州片區過百戶空巢老職工無償享受居家養老服務2018環島賽第一賽段海南儋州收兵儋州市教育局原局長周春聲涉嫌玩忽職守罪、受賄罪被逮捕?
(編輯:陳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