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花金在教玉龍村的小朋友學唱“歐歐調”。 (資料圖片)
曾有歌謠,從山野中傳來,最終流向大海;曾有歌者,就著香濃的山蘭酒,放聲歌唱。
1月5日,楊文強、海南山翁、阿儂仔黎等海南音樂人與黎族“歐歐調”傳承人符花金,一同赴東方市東河鎮玉龍村開展采風活動。
“歐歐調”是一種流傳于黎族美孚方言地區的特色情歌,它多以“歐呀歐”開頭,又以“歐呀歐”結尾,故稱“歐歐調”。
“歐歐調”起源于黎族多個主題的民歌,傳唱歐歐調是黎族同胞對勞動生活表達的方式之一。由于沒有文字傳承,加之黎族美孚方言支系語言比較難懂,“歐歐調”這一獨特的民間歌謠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歐歐調”已和其他黎族民歌一起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今年33歲的符花金,出生于玉龍村,“歐歐調”就像流淌在她身體的血液一樣,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2014年,符花金應邀參加全省黎族苗族“三月三”民歌賽,“歐歐調”重歸舞臺。由她主持編排及演唱的歐歐調《因磅高》,榮獲表演獎第一名,為更深入挖掘歐歐調文化,符花金經常上山下鄉,走鄉串戶去采風,虛心向能歌善舞的老一輩學習歐歐調,并向年輕一代傳授歐歐調演唱技巧。
“想要創作出優秀的海南民歌作品,就要和眾多音樂人一起到黎村苗寨傾聽自然之聲,聽符花金演唱歐歐調,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激發了自己的創作靈感。”楊文強說。
“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落下帷幕,很多歌曲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也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海南民歌創作,不能為了追求好聽而過度美化,不是用黎語演唱的就是黎族民歌,但可以在原有的黎族歌調上進行二度創作,只有這樣才能保存黎族民歌的特色;不能為了追求效果而將服裝舞臺化,服裝一定要是海南特色的衣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傳播海南本土文化。”符花金說。
符花金說,希望海南民歌盛典活動可以成為海南民歌界一年一度的盛會,真正傳播海南本土文化,給海南民歌愛好者一個展示、交流、創造的舞臺,使一些瀕臨失傳的古老民歌在文化繁榮發展的新時代,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
?
相關鏈接:
一個黎族自治縣聚集四個國家級公園 這是哪里?聽“奧雅”講山欄故事 體驗海南東方江邊黎族“大年”黎族: 鄉醫伉儷守護初心西安“刮”起最炫黎族風 海南特色文化旅游推介走進西安展示海南傳統文化 《黎族彩環舞》將參加全國廣場舞展演?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