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苦練的手藝人
“那是我的作品,從備料到制作足足用了一周時間,竹子的選材、花紙的樣式設計,都力求精致。”
說起會文鎮文化館的一件花燈,鄒宏達難掩自豪。那是1995年,文化館負責人找到鄒宏達,讓他做一件花燈參展非物質文化展。經過精細雕琢,一米余高的花燈很快在他手中成型,如今仍在文化館中收藏展覽。
制作花燈骨架的時候,將六根竹簽攔腰打上框,竹簽與竹簽之間不能用膠粘合,而是將竹簽彎折著疊進去,看似簡單的骨架,卻是要對技術有著足夠的熟練,對于手藝的竅門,鄒宏達自有心得。
“其實最難的是頭兩年,不太了解工藝的技巧。”鄒宏達說,在他獨立做花燈的第二年,從當年9月份,他就開始備料竹坯,做了近100個花燈,但是因為用了新竹子,到了年末打開庫房一看,花燈都發霉了。這件事給了他難忘的教訓,此后,鄒宏達決定外出學習經驗。所以一過完正月十五,他就趕忙連夜去文昌城區看花燈展,學習別人家的經驗和新技術。
在家人眼里,鄒宏達對制作花燈有著幾分癡迷。他一般一天能做好20個花燈骨架,家里人便幫忙糊紙、貼花。
一把陪伴了鄒宏達幾十年的小刀,刀刃已被磨得锃亮。
隨著技藝越來越純熟、靈巧,請他做花燈的人也越來越多。
除了花籃燈、魚燈等傳統的燈樣,小鳥、飛船等新式樣的花燈,鄒宏達也會做。“過年喜慶,小孩子們很喜歡。”他說,遇到有設計要求的花燈,他會用心思索良久。
一次,臨近鄉鎮的“燈頭”(主持送燈儀式的領隊)慕名來訂花燈,大家都不知道做什么圖案好,最后鄒宏達設計制作了一個1.3米高的六角亭子燈,大家都說好。
持之以恒的守信人
今年春節,有5個村子的“燈頭”都向鄒宏達訂制花燈。于是,他連日連夜趕工,精心制作,及時完成所有花燈的制作。“以手工過生活的,一定要守信用。”鄒宏達的家人說,多年來,送燈的日子和時間不會變,這是老鄒給自己定下的規矩。
當天,不到7時,鄒宏達給梅山下村送過花燈后,他的兒子又送燈到文山村。
夜幕初降,文山村今年的“燈頭”敲起銅鑼,村民便陸續趕到村文化活動廣場。隨著八音的響起,嗩吶爭鳴,最開心的是孩子,小孩子們舉著船燈或提著花燈,嬉鬧著看著點燃了的“福”燈、花籃燈等傳統花燈被大人們用木桿擔起,大家都掌燈、列隊,開始環村游巡。
也許藝術都是相通的,除了制作花燈,鄒宏達還喜歡唱歌,有時還自己創作幾曲。不忙的時候,鄒宏達會在八音隊演唱自己的原創歌曲《家鄉是個大花園》。即便沒有配樂,他也能清唱幾句,用唱瓊劇的腔調,隨性而至。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寫了十余首歌唱家鄉的歌曲。
一件花燈,從骨架、燈戶、燈群直到綴好燈花,就如同一個人的人生一般,經歷著初萌、出生和成長,都等待著燭心被點燃的璀璨……在鄒宏達的眼中,這就是最美的時刻。
?
?
相關鏈接:
河北唐山:璀璨花燈迎元宵海口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花燈璀璨(組圖)海口府城老街元宵花燈亮起來(組圖)椰城光影色斑斕 花燈夜景游人醉?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