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儋州光村鎮:
悠悠調聲傳千古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9-03/04/54e1adfe90911de6c8d13f.jpg)
在田間地頭正裝對唱調聲,更接地氣,更富鄉土氣息。 通訊員 柯人俊 攝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作為調聲發源地之一的儋州市光村鎮和以瓊劇傳承、傳播而聞名的定安縣定城鎮名列其中,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早在2006年5月,儋州調聲便已躋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千百年來,儋州調聲仿佛汩汩清泉從遠古流來,扎根這塊沃土,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成為當地民間藝術的一種文化標志。 ——編者
沿著海南環線高速新盈互通路口,便到達儋州市最北部的沿海小鎮——光村。這里東與臨高縣相鄰,北面瀕臨北部灣,以盛產品質優良的光村沙蟲而聞名一方。
有道是:“詩鄉悠悠傳古韻,歌海聲聲訴衷情。”儋州調聲被譽為“南國藝苑奇葩”,光村的調聲也是久負盛名。
鄉音延唱數千年
平坦寬廣的光村銀灘,舒展綿延的海岸線不僅構成了秀美風光,饋贈豐富物產,還孕育了一方文化。
據儋州市調聲協會會長謝有造介紹,儋州調聲產生于西漢時期的儋州北部沿海地帶,光村鎮正是起源地之一。體裁近似民間小調的漢族民間歌曲,歷經歲月的千錘百煉流傳至今。
自古以來,儋州調聲就是廣大儋州勞動人民群眾抒發情懷、賴以生存的生活精神食糧,經久不衰,悠悠而長。相傳北宋大文豪蘇軾被貶居儋時常為“夷聲徹夜不息”而感動,他曾用“蠻唱與黎歌,余音猶杳杳”等詩句生動地記述了儋州民間音樂藝術活動。儋州調聲在唐、宋、清朝以后,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光村鎮下轄69個自然村,全鎮人口3.4萬,方言均以儋州話為主?!霸诠獯彐偅瑹o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能唱上或哼上一段調聲曲調?!敝x有造告訴記者,調聲藝術源遠流長,再現了不同時代勞動人民的思想、意志愿望、渴望幸福生活的理想和追求,這正是光村鎮能入選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原因。
“三駕飛機飛過山嶺,炸彈就炸過嶺……”生活在光村鎮大老村的95歲老人陳潤松自幼聽著調聲長大。隨著時代變遷,從革命抗戰題材到歌頌社會主義題材,儋州調聲逐漸吸收并發展出新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
大老村調聲隊領隊陳宏明從8歲開始唱調聲,至今已有近40年歌齡。他告訴記者,在傳播手段有限的年代,唱調聲就是最好的娛樂消遣。調聲不要求固定的演唱場所和時間,主要特色是男女集體對唱,人們站成隊列,手拉手唱起調聲律動身體,以歌抒情。
儋州調聲是由儋州山歌演變而來,又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演唱形式,曲調層出不窮,演唱過程活躍,唱譜代替了樂器和過門。對歌時,男女雙方勾小指手站列成二排,面對面進行對歌,歌聲嘹亮,動作優美,男則熱情奔放、剛強有力,女則溫柔細膩,可見音樂與舞蹈融為一體。
近年來,光村鎮相繼舉辦2015年原生態儋州調聲傳承展演、2016年儋州調聲傳承展演與2017年國家級儋州調聲傳承展演等活動。此外,光村鎮泊潮村、曾屋村等村舉辦2017年國家級儋州調聲傳承展演活動7場,儋州調聲展演進鄉村活動36次,吸引逾12萬人次參與。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