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海口永興揚蒼井、揚蒼廟的歷史變遷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王仁好 時間:2019-04-29 10:16:01 星期一

      本文作者在辨識古廟中古碑刻上的文字。

      揚蒼古廟

      所謂“鄉井”,有鄉必有井,自古以來有井必有井神,所以古人發現揚蒼井后,就不斷地改造和利用,并在井的出口處西北角用五塊火山巖石砌成神龕,頂部為金字形,兩側各一塊為正方形,后背一塊為長方形,內豎一塊石頭形象為井神。過去,眾鄉親就在此燒香祭祀。

      據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所立《廟井碑記》記載:“天啟四年(1624年) 吉日眾十五村仝興廟。”當時就地取材建造一間十一行瓦路的瓦房,并立鄧天君之神像來祭祀。鄧天君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督率雷部,呼風喚雨,助長萬物生長,又能誅逆除奸。先人確立鄧天君為揚蒼廟神,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時間來到光緒十八年(1892年) ,時隔128年,與時不適,廟宇需要重建。據《重建碑記》稱,“賞思改邑不改井,誠以井為人養生之具,而利顕賴無窮。若我永都西堡有揚蒼井,蓋久為仙井也,泉清而且甘,源而不涸,何以揚蒼名……規模俠獈為地無幾且風雨侵蝕日就傾斜,當年以美孝村為首聚集十個村的信眾捐資重建。以采木石瓦擴建為三間。正殿為十一路瓦,兩側為九路瓦,建筑面積約46平方米。

      揚蒼古廟中的清代“澤周六合”牌匾。

      根據《廟井碑記》可知,廟中本境保護神的鄧天君神像,自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至今也將近400年歷史。特別是在光緒年間該廟重建后,由美孝村和美柳村的陳大生、陳家傳、 陳居一、陳堯潘、王運宜、王佩珍六人合伙做芝麻生意,他們集資購買本地芝麻回來后,用揚蒼井水浸泡,然后用人工沖洗并擦去芝麻仁之表皮,使其變為白色的芝麻,再在日光下曬干后,又挑到府城等地出售,其銷路甚旺,盈利頗豐。因此,他們六人聯名給揚蒼廟的鄧大天君之神贈送“澤周六合”的大牌匾。

      在上世紀中葉,揚蒼廟成為生產隊的牛棚羊欄,古廟面目全非。陳居一的后人將“澤周六合”這塊牌匾拆回家里收藏,得以保存至今。上世紀八十年代,“澤周六合”牌匾重新掛回揚蒼廟中。

      光緒年間重建的揚蒼古廟。

      光緒年重建的廟宇又過了將近百年之后,由于長期失修,有的桁條腐爛,椽子和瓦片斷落,1986年,村民王鎮寧等21位牽頭提出修繕,聚集眾鄉親自愿捐款后,更換損壞的桁條和徹底補漏,使得廟堂雨天不再漏水。

      揚蒼廟從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至今也經歷了127年之久,現在北面墻體已斷裂。

      (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

    相關鏈接:

    海口儒本村古井獨具特色(圖)
    政協委員吳川海:挖掘古井歷史文化遺存 保護海口羊山地區古井

    ?

    (編輯:王秋芳)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