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口國貿商圈的西西弗書店。
堅守:生存經濟與人文情懷的契合
目前海南的獨立書店多半集中在海口、三亞,如海口國興商圈的知和行書局、三環書苑·閱己空間、墨上書社,國貿商圈的西西弗書店、閱己時光、博來居書吧,海甸商圈的海呈書店,府城商圈的嗎哪書房;三亞的三亞灣海呈人文閣書吧、三聯書店·愛上山圖書館等等,還有部分散落在其他市縣的特色書店,比如萬寧石梅灣的鳳凰九里書屋。這些書店中有一個共性特征,即大多數開在城市商圈內寸土寸金的地方,期望靠商圈涌動的人流來獲得流量,但是實際效果往往不如想象的那么好。
讀者喜歡書店的理由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群人的精神愛好。對愛書的人來說,絕大多數喜靜不喜鬧,有個僻靜的角落,挑選著自己喜歡的書,享受片刻的安靜即是最美好的。因此對于獨立書店而言,選址極為重要,選對了,意味著經濟與情懷的長久。
對于選在海口市秀英區海墾廣場寶島夜市集的二手時間書店而言,大多數“讀者”都是食客,消費目的很明確,即填補勞累一天的饑餓感,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偶爾抬頭望望,還有家書店,逛逛也無妨。這一隅袖珍書店實在太小,人是挑書的,書更是挑人的,并非每個人都會在此逗留,然而,為城市煙火氣增添文化氣息那一定是店主人的情懷堅守。
不應固封于自我情感的堅守,更需要經營者擁有洞察市場和經營策劃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型書店而言,更需要有它的特色和存在的區域分析,精準定位客戶,更加關注和努力建立與讀者群的情感聯系,在現有的讀者群中以書刊的品質和知識檔次,構建售賣商業網絡,最終實現經濟與人文的契合。
書友小車新開的“二手時間書店”。
突圍:文化與商業的平衡
與國內大多數城市一樣,海南的獨立書店也集中在海口、三亞相對較大城市的商圈。嵌入商圈的獨立書店以中型為主,在區域布局上,由于是薄利,不會選址在商圈核心地段,而是更加側重通過文化場景塑造,通過書店建筑包裝,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傳遞書店文化個性價值,適時植入生活理念和人文情懷,讓大眾在獨立書店這一公共文化空間中獲得多樣化的需求,更契合海南都市生活,進而成為城市商圈文化消費的引領者。比如海口國興大道日月廣場中段的知與行書局、海口國貿友誼陽光城閱己時光。
但是海南獨立書店有它的特別性,即本土品牌塑造晚、整體體量小、文化內涵增長有限、空間布局受限等客觀原因,沒有像“單向街”這樣由文化名人開設的情懷書店、跨越時空傳統老字號三聯韜奮書店、高端創新書店超級文化IP言幾又、二十四小時不打烊閱讀納入城市夜生活的誠品書店,說到底,是還沒有真正走向“文化+”的道路,即打造以復合文化空間為主要經營模式的獨立書店。
以海南城市文化消費需求的現實考量,如何突破現有獨立書店運營成本高、圖書價格高、種類不豐富三大劣勢,努力拓展更大的盈利文化空間,力求實現文化和商業的平衡,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家書店的圖書,代表了書店及書店主人的品位與格調。細心的讀者通過售賣的書可看出一個老板的成長過往、職業背景、知識儲備和他所想呈現的專業之外的情懷表達,因此通過認真挑選采購,可提升售賣圖書的專業性;相反,過于追求品種齊全而少做篩選,對于在商圈寸土寸金的獨立書店而言,無疑會加重原本就經營青黃不接的窘境。
用心:“誠品”之石或可攻玉
海南現有的獨立書店中,有些店售賣的圖書老化,選書質量不是很高,這是書店品位和格調升級的硬傷。因此懂書的老板和員工對獨立書店很重要,以臺灣誠品書店為例,每一個想進誠品書店工作的人,無論是前場售賣還是后場營銷企劃,都需要現場考核“寫作文”,述評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這一考核標準至關重要,它是來誠品應聘員工的試金石。
經營者的選書段位直接決定獨立書店的品位,通過選書迎合特定讀者群體的偏好,更好引導店員幫助讀者進行挑選,促進讀者的個體成長,引導讀者精品閱讀。
久而久之,獨立書店有了更多忠誠粉絲,又可以從中深度開發出讀者對其他文化商品的需求,慢慢就有了咖啡、特色讀書沙龍、電影分享會、餐廳、文創商品、圖書外賣、在線直播等盈利空間,滿足讀者更多的感性需求。
獨立書店主要是基于文化市場細分和特殊專業消費群體而存在,與蘇州等地相比,海南專注于某一專業領域的小眾獨立書店是荒蕪的。
小眾獨立書店是小微書店和中型書店的特殊補充,是店主結合自己的成長、情懷和專業背景,將書店做成某一專業領域的“個人圖書館”,比如海南文史民俗愛好者可開一家海南文獻書店,還有面向律師、公安民警、監察官、檢察官、法官、監獄戒毒民警、社區矯正工作者等法律職業群體的“海南法律書局”等等,構建職業背景的書香氛圍,營造特有的“書適感”,無疑可以提升海南獨立書店的專業化品位。而讀書沙龍、新書發布會等都可自然在小眾主題獨立書店中實現。
筆者驚喜地發現,海南已經有潛在的“店主”在覺醒、在成長,并有計劃地在做小眾獨立書店的品牌。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