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清晨,無論從哪個城市醒來,林書杰都會從行李箱里拿出筆墨紙硯,寫上一會兒字,再拍照發到朋友圈“打卡”。這是林書杰的早課,每天雷打不動,已經堅持多年。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和出自海南的第一位書法博士,林書杰的早課,寫的是字,修煉的卻是內心的平靜。
“藝術就像香水,在灑向別人的同時也感染自己。”在林書杰看來,凡是藝術都有吸引人、感染人的魅力。楷書的莊嚴穩重、草書的跳躍靈動、隸書的寬博大氣、篆書的婉轉纏綿,都令人沉醉其中。
![](http://img.hkwb.net/content/2020-08/17/d1f7a1b9-6e2a-49ed-bf47-6e659e881adf.jpg)
書法是一種信仰
書法對于林書杰來說是一種信仰。今年50歲的林書杰出生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海漁村,是家中長子。由于兄弟姐妹多,家里經濟拮據,林書杰年少時不僅要經常幫父母干農活,還要照顧弟弟妹妹。
雖然少年時生活拮據,但是學習書法的快樂卻始終陪伴著他。在海漁村,林書杰的父親、伯父都寫得一手好字,每逢春節或平時的紅白喜事,村里總有人找他們寫對聯。一支毛筆、一方硯臺,能把字寫得這么漂亮,在林書杰看來十分神奇。慢慢地,他也愛上了書法,用他的話說就是“做什么都不如寫字開心”。
從五六歲起,林書杰開始學寫毛筆字。當時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太好,林書杰有時要用破舊的毛筆或紙張進行書寫。干完農活后,林書杰才有了一點屬于自己的書寫時間。有時候,他從語文課本或報紙上看到一些書法作品后,就會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
提及對書法的情感,林書杰篤定這是命中注定的緣分。上中學后,他萌生了將書法作為自己畢生事業的想法。不過,他當年填報高考志愿時,并沒有書法專業可以填報。1989年,在海南省第二中學就讀的林書杰,被廣東民族學院中文專業錄取。
大學報到的第一天,林書杰就出門購買了毛筆和墨水,開始練字,“第一次去學校學生會辦公室時,我在抽屜里找到一大摞別人不要的舊報紙,簡直是如獲至寶。”
大學四年期間,林書杰積極參加書法活動,還加入了學校的書法協會,后來擔任會長。在廣州這座繁華的都市,很容易買到宣紙、字帖,還有不少有著共同愛好的同齡人,這些都為林書杰練習書法提供了一個更好的環境。
“大學四年我過得很充實,學校書法協會經常邀請一些廣州的書法家到學校講課,有時還會組織一些小規模的書畫展,大家在這些活動中共同交流,不斷提高。”林書杰說。大學畢業時,他以“書法的辯證關系”作為畢業論文的主題。
![](http://img.hkwb.net/content/2020-08/17/ae6a8cc4-9e78-4b2f-a2d1-466b50d29f9c.jpg)
以書法為畢生事業
1993年,從廣東民族學院畢業后,林書杰在廣州一家國企工作。工作后,他仍然堅持練習書法,以書法為畢生事業的夢想之焰始終沒有熄滅。
2003年,在廣州工作10年后,林書杰下定決心,重新追逐他的書法夢,準備考博,“專業知識沒問題,對我而言最難的是外語科目。當時,我選考的是日語。三年的備考時間里,我幾乎每天下班后都捧著一本日語書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林書杰一邊上班,一邊備考。連續考了三年后,林書杰在2005年博士研究生升學考試中終于如愿以償,考入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現象學專業,主要研究書法現象學。
2009年博士畢業后,林書杰成為清華大學博士后,他的博士后出站報告主題是中國畫,平時以書法理論研究為主。2012年,清華大學籌建成立書法專業,林書杰留校,在美術學院任教。目前,他除了為學生授課外,主要精力放在書法研究上。
在林書杰看來,“書法不只是一門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藝術,它將形式和內容相結合,將內在和外在協調統一,可以達到很多其他學科無法達到的高度。”
林書杰認為,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練習書法需要同時調動五官,達到身心合一,對青少年左右腦的開發、身心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他十分贊同書法藝術走進大中小學課堂。
近年來,我國已有近200所高校開設了書法課,書法專業碩士點也已過百,可見我國對于書法這門藝術的重視,這也讓林書杰感到十分欣慰。
![](http://img.hkwb.net/content/2020-08/17/e236cadc-e032-49b1-ae7a-9882d4522bd2.jpg)
“一筆”書法 探尋書法書寫的內在規律
對林書杰來說,無論環境如何改變,他對書法的熱愛數十年如一日地虔誠、熱烈。在書寫的過程中,他也常常陷入思考:為何一幅書法,這樣寫就好看,那樣寫就不好看?書法有沒有書寫的內在規律,可以讓人們學習掌握?經過多年思考總結,他研究的“一筆”書法教程誕生了。
“‘一筆’是我對漢字和書法的一種理解方法,可以用‘起收’的書寫方法來理解,依此方法寫出的筆畫可稱為‘一筆’。”林書杰解釋道,在書寫的過程中,手腕的運動格外重要,筆畫與書寫動作的聯系由手腕來銜接和轉換。在一個立體空間里,手腕可以在一個固定點上進行四周(上下左右)連貫的運轉,而這與漢字書寫所需要的筆畫空間是相一致的。
近年來,林書杰向學生們傳授“一筆”寫法。毫無書法基礎的學生,經過數天練習并掌握這一方法后,手腕逐漸靈活,也能將書法寫得有模有樣。
多年來,林書杰還致力于家鄉的藝術教育工作。他經常在昌江授課,讓老百姓、黨政機關干部、企業職工在免費書法講座上學習書法藝術。他不僅要教他們寫好字,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認識書法,通過書法藝術打開他們的思路和思想,讓越來越多的家鄉人喜歡書法、傳播書法。
人物名片
林書杰
中國美術學院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職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擅長書法、國畫、篆刻創作和理論研究等,2012年獲評為“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后”。目前已出版《書寫之道:“延異”與漢字書寫》《弘法大師·空海與書法》等十余部書籍,發表論文十多篇。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