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天堂四必灣。
打造濕地公園 在保護與開發中“增值”
四必灣濕地周邊有四更鎮的四必村、四而村兩個自然村,共有人口1469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種地、捕魚、養豬等。由于靠近海,他們長期以趕海為生,經常出入四必灣趕海。早年間,四必灣的水產養殖、海水捕撈等人為活動較多,對紅樹林濕地保護造成一定影響。
“2015年以來,我們村的人去四必灣濕地趕海明顯減少了,就算去,也會盡量避開紅樹林植被,不影響水鳥棲息。”說起村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四必村48歲的村民倪俊周感觸頗深。
原來,2014年,東方市結合“綠化寶島大行動”,將四必灣紅樹林濕地保護區建設列為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政府鼓勵村民退出灘涂,復種紅樹林,以實際行動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同年,東方市啟動了萬畝紅樹林修復工程,大力推動退塘還林工作,促進四必村經濟的轉型發展,構筑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生態環境。村民王錫花早年曾在四必灣養蝦,她家的蝦塘正好位于四必灣濕地范圍內,“我養蝦10多年了,為了保護濕地環境,在2018年就積極配合政府的工作實施了退塘還林。”據了解,在2018年底,四必灣已全面完成退塘,并全部清理養殖塘排水管道、房屋等附著物設施。
這些年,濕地管理人員和四更鎮政府有關人員通過村委會廣播、宣傳車入村、護林員入戶、懸掛宣傳橫幅、完善宣傳牌和警示牌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宣傳工作,不斷提高村民保護濕地、保護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東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東方市計劃采取保護與開發并舉的措施,通過適度的濕地資源開發利用,引導濕地保護工程走上合理開發、協調發展的軌道。東方市計劃將四必灣打造成為該市第一個濕地公園,并建立管理站和監測站,安裝監控設備,設置觀鳥臺,加強技術人員培養等。日后,四必灣將成為海南新的旅游景點,也將成為國內外候鳥水禽、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研究、學校教學實習和科學普及與宣傳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版照片均由東方市委宣傳部、東方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提供)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