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20-08/31/1ceb98a1-01bc-4344-b245-12afcb6ff857.jpg)
1941年,日軍在偽瓊崖中學推行奴化教育。
許多在“兩面政權”中工作的人員為了民族大義,忍辱負重,為抗戰事業作出了貢獻。1943年下半年,中共文昌縣委發動各區委、鄉總支有計劃地布置忠實可靠的黨員,打進敵人的據點長期潛伏,放長線釣大魚,專門進行策動日、偽軍反戰起義工作。
翁田鄉黨總支書記張德明選派黨員、青抗會骨干林誠,以讀書為名義,潛入日軍翁田據點。在日軍淫威下復辦的翁田小學,入學的人寥寥無幾,林誠所在的高年級班(五、六年級)只有20多人,學生的年齡由11歲到18歲,差別很大,林誠是班里年紀較大的一個。奴化教育的一切令林誠感到十分厭惡、憤懣,但為工作需要他只得強忍著內心的怒火。他偽裝成俯首帖耳、逆來順受的樣子,加上他的生活經驗豐富,平常對小同學關心愛護,所以在第一學期就贏得全體同學和老師的愛戴。尤其是和同學張學保建立起特別深厚的友誼。張學保和臺籍日本警察鄭順祺(日本名手島)是結拜兄弟,通過這層關系,黨組織順利聯系上鄭順祺,通過長期教育,鄭表示愿意帶隊反正。
1945年4月6日晚,鄭順祺和另外4名臺籍日警攜帶九六重機槍一挺、盤式輕機槍1挺、擲彈筒1門、步槍5支,連夜撤出翁田據點,順利反正。林誠作為“白皮紅心”人員,受黨組織派遣打入翁田據點,策動敵軍反正,經過1年多的艱苦努力,最終大功告成。
本圖片由陳立超翻拍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