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洲島的護島員們。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賀立樊 攝
登上大洲島的制高點,銀色的弓形沙灘無盡地延伸進大海,蔚藍的海岸線和漫山遍野的綠色植物是這座海島的生態屏障。海洋生態對于大洲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海洋,理應是藍色的,大洲島的守海人有太多的話,想說與這片藍海聽。
護島 增綠更護藍
曙光拂曉,大洲島駐島保護站的護島員如往常一樣,從站內出發進行巡護。“大洲島的海在人類活動徹底退出之前,沒有這么清澈。”站長鐘昌芬是退伍軍人,見過這片海域曾經的模樣,深知如今的清冽可鑒來之不易。
大洲島的美麗富饒對漁民和游客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護島員白天要勸離靠近大洲島海域的漁船,夜晚也要警惕未經批準擅自登島的游客。“人來得越少,對環境的保護就越好。”護島員劉根坤說。
柔軟的白沙上留下了護島員深深淺淺的腳印,“未經批準,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大洲島。”鐘昌芬看向海與天的盡頭,平淡的語氣中透著一股堅定。這座“荒島”人跡罕至,護島員即守海人,他們是這片蔚藍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線。
南羅洞是金絲燕的群棲處,也是巡護的重要地帶,這一天,保護站副站長劉名琳同另外兩名隊員登上了駛往洞口的船只。劉名琳愛聽金絲燕犀利又婉轉的叫聲,洞口里面的世界對他而言也是神秘的。“我們的巡護任務主要是去山頂檢查觀測器,一般都是科研人員才能借用繩索下到洞里去。”每年的3月到9月是金絲燕的繁殖期,“這時候我們會加大巡邏力度,晚上再走一趟,不讓漁船影響它們。”
船即將靠岸時,劉名琳熟練地將船錨扔進海底,再在另一頭下拋纜繩套上纜樁,身形瘦小的他動作卻利落有勁,一氣呵成。通往山頂的路并不好走,幾乎是在巖石中攀爬,平日里腳底生風的劉名琳走在前頭,也需小心翼翼。“一不留神還挺容易摔的。”
這一年365天,守島的工作不曾間斷,不少護島員已經連續三個除夕在站內度過了。“不過現在環境變好了,大家的保護意識也提高了。”劉名琳說,有時一天也見不到一艘靠岸的漁船,人類活動逐漸“退場”,讓大洲島重溫舊夢。護島員們深知今天的美麗來之不易,他們繼續堅守著……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