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發源于白沙南高嶺,為海南坡鹿提供水源 珠碧江,盈盈江水 滋養一方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曾毓慧 陳權 王子安 時間:2020-10-29 15:20:28 星期四

    白沙黎族自治縣地處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千百年來,得益于當地廣袤的熱帶雨林涵養,在疊翠峰巒與奇險溝壑交錯之間,一股股山泉沿著山澗潺潺流淌至山腳下,匯聚成溪流或湖泊,也孕育出豐富的水系格局。

    作為白沙境內的三大水系之一,發源于白沙南高嶺的珠碧江(白沙段)水質清澈,流經白沙打安、七坊、邦溪、榮邦4個鄉鎮及衛星、龍江、珠碧江、大嶺、芙蓉田、邦溪6個農場,不僅滋養著生態香米等特色農業產業,也常年呵護著棲居于邦溪自然保護區里的海南坡鹿等珍稀動植物,最后匯經儋州市與昌江黎族自治縣獨流入海。

    珠碧江邦溪至榮邦河段。

    流經白沙境內78公里

    珠碧江的發源地在哪里?

    10月17日,雨后,霧氣混著清涼的水氣,繚繞于白沙打安鎮的南高嶺之間,這一幕宛若影視劇里縹緲的仙境;山腳下,溪流沿著深淺不一的山澗往低處流淌,蜿蜒繞過成片的田洋與水草,再穿過成片竹林織成的屏障,潺潺水流一路親撫著滾圓的鵝卵石,奔流遠去。

    據1992年編撰出版的《白沙縣志》記載,珠碧江主流發源于本縣中部的南高嶺(海拔1091米),流經6個鄉鎮,河流全長71.8公里,白沙縣境內流域面積657.7平方公里,最后注入北部灣。據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該流域內除有6個鄉鎮外,還有6個國有農場及國有邦溪林場和打安熱作場,耕地面積為53813畝,占全縣總耕地面積47%,其中水田面積為25039畝。

    時隔10余年,2007年編撰出版的《白沙黎族自治縣概況》同樣記載,珠碧江發源于境內中部的南高嶺,但將流經白沙境內的河流長度更新為78公里,補充介紹珠碧江“流域植被良好,河道彎曲,河床落差大,現已建起珠碧江、查苗、爾信、木棉、芭蕉等10宗中小型水庫,以及深溝、珠碧江、大嶺3宗小水電站,裝機容量達2500千瓦。”等資料。就此,白沙縣委史志辦副主任胡騰業認為,在惠及農業生產以及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珠碧江的作用不容小覷。

    白沙河長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省有關部門通過科技手段最新的考證,珠碧江的發源地位于白沙七坊鎮牙旺村附近。“牙旺村平坡地形居多,按理說沒有發達的水系,也不會無緣無故地聚水成流,但凡是山區地帶,水系的發源地大多由山嶺泉流順勢而下,最后匯聚而成江流、溪流。”對此,亦有熟識當地地理環境的學者認為,南高嶺覆蓋范圍較大,與牙旺村的距離也較為接近。

    珠碧江畔種植的生態香米。

    滋養出紫玉淮山與香米

    “在黎族話里,南高嶺代表‘早上的霧水’。”在白沙打安鎮南達村委會類托自然村,數名受訪的老者指向不遠處山巒連綿的南高嶺說,類托村是距離南高嶺最近的村莊之一,珠碧江流經這里。

    “平時水深一般為半米左右,最深的地方有1米多,逢大雨漲大水,能淹過這幾座漫水橋。”年過五旬的村民林寧回憶說,自己幼年時,經常能看到大人在溪流邊上洗菜、洗衣服,一伙年齡相仿的頑童經常聚在山澗溪流周邊,戲水、摸魚、抓蟹。時過境遷,一晃半個世紀已過,隨著自來水以及山泉水凈化項目的投用,村民在河邊洗衣洗菜的場景早已成為回憶,難得的是,這里的山澗溪流依舊清澈如初,即便是每年三四月份遭遇旱情時,這里也從未見過斷流。

    依托珠碧江,近年來,南達村引進種植了近百畝的紫玉淮山,助農增收成效喜人。“這里土壤肥沃、相對松軟,非常適合淮山生長,再引用來自南高嶺的山泉水灌溉,種出的淮山營養充分、口感好,銷路很不錯。”看著搭好的藤架上枝蔓繁茂,正忙著開溝排水的種植戶田樹賢喜上眉梢。

    與南高嶺水源發源地河寬兩三米左右相比,當珠碧江順流而下大約10余公里,流淌至打安鎮福妥村的旺丁河段時,部分河段已拓寬至三四十米。緊挨著河流,福妥村村外那片300余畝的稻田已是金燦燦一片。白沙科協主席邢福順早年在打安鎮從事農技服務10余年,頗為熟悉這一區域的河流布局以及農業生產情況。他介紹,南高嶺是海南中西部的分界線,受西南暖氣氣流和山區氣候的共同影響,晝夜溫差大,特殊的氣候條件為水稻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

    “我們組織村民暢通水利溝渠,將珠碧江的水引流灌溉稻田,種植出來的香米品質很好。”福妥村駐村第一書記鄭健雄介紹。

    珠碧江流經類托村。

    呵護海南坡鹿

    “珠碧江喲水流長,黎家兒女喜撒網,網出魚蝦一筐筐,網出日子閃金光……”珠碧江水系發達,自古盛產魚蝦,早年在白沙就有黎族歌謠這般傳唱,也唱出了當地群眾對珠碧江的熱愛與感恩之情,這一點,珠碧江農場七旬老人陳炳喜頗有體會。

    “以前,村民在珠碧江撒網捕獲到鰻魚,那可是常有之事,而且,在江邊或河床旁還能經常看到烏龜、鱉等活動的蹤跡。”陳炳喜回憶,在大溪橋以及榮邦鄉部分河段,漲水時河寬估測有100米。20世紀80年代初期,那會兒子剛出生,他經常拿著嬰孩的衣服到珠碧江畔沖洗。有一回,就在他蹲著沖洗衣物時,突然看到對岸大概20米處的枯木樹樁旁冒出將近10個正在挪動的“黑點”,仔細一看,是一群烏龜想爬上樹樁曬太陽。

    繞過了若干座山嶺以及數不清的溝壑和田洋,珠碧江潺潺流淌至海南邦溪(白沙)省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棲居著20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坡鹿。“在保護區的最北側,就是珠碧江的干流,目前,保護區里的人工湖泊幾乎都是從珠碧江支流或水利溝渠里引流活水得來的。”該保護區管理站站長王合升介紹,邦溪氣候相對干旱,為了給海南坡鹿營造更好的棲居環境,近年來,已陸續在保護區里開挖了十余個大大小小的湖泊(水潭),用于海南坡鹿飲水、戲水,并用于灌溉人工種植的象草、旗草等,這些都是海南坡鹿頗為青睞的草料。王合升說,得益于珠碧江水系的滋養,保護區里生長著400余種植物,此外,還孕育了蟒蛇、豹貓、海南兔等各類珍稀野生動物,在相對完整的生態鏈中,海南坡鹿的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其野外求生能力也不斷增強。

    “根據珠碧江‘一河一策’以及河湖生態保護紅線的法規要求,我們努力協調各部門做好珠碧江河道疏浚、排污、蓄水、灌溉以及生態修復等各項工作,讓珠碧江水清、岸綠、景美,更好地造福白沙以及沿線百姓。”白沙河長辦工作人員李業勇說。

    河流名片

    珠碧江,發源于白沙南高嶺,流經白沙4個鄉鎮及6個農場,最后匯經儋州市與昌江黎族自治縣獨流入海。珠碧江全長98.48公里,流域面積1292平方公里。


    (編輯:陳德文)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