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花。
花中寫盡哲理事
王佐一生愛花,常常借寫花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諷古論今或是探討人生哲理。
二花嘆
巖桂清香無美色,
海棠色美少清香。
我憐王粲侵時貌,
誰惜楊妃醉晚妝。
七里園林醒蝶夢,
五更風雨斷鶯腸。
詞人怪得千般恨,
二美難并世所傷。
色與香、兩難全,王佐這首《二花嘆》,表面寫巖桂、海棠二花,實質卻揭示出一切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有優亦有劣的道理。他把哲理詩化,借“嘆花”為“人盡其材”而發出吶喊。
北宋佞臣丁謂代表作《山居》中曾有兩句廣為流傳的詩句:“草解忘憂憂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丁謂曾被貶崖州,有學者考評《山居》是其在瓊崖時所作。丁謂的這兩句詩用忘憂草和含笑花兩種花草嵌對,對仗工整,寓意雙關,堪稱佳對,也算提出當時的一個“時代之問”。
幾百年后,王佐則用《含笑花(其一)》這首詩回答了這個問題。
含笑花(其一)
堯草元能指佞臣,
逢花休問笑何人。
君看青史千年笑,
奚止山花笑一春。
白白紅紅竟好春,
含香羞澀似含顰。
無端卻被崖州戶,
錯怪閑花解笑人。
這首詩指出含笑只是花開一春,微笑示人,即便是譏笑也是一時。這里王佐想說的是無論做人還是做官自要守住清廉名節,不要做丁謂這樣的佞臣,被人譏笑千年。
此外,王佐還作有《冬日榴花記》一文,說明人不應追求怪誕之事,做事應該順應自然之規則。王佐寫道,某家有一棵石榴樹,當草木枯死的時候,它卻花開得正艷。有人說這是“得天地之和所而然”,認為是祥瑞。
王佐卻認為這個現象違背了自然規律,會對其他正常生長的物種有所影響。“夫所謂祥者,得其常而異其常者也。若非其常,雖美,為妖孽、為怪異而已。”在這里,王佐強調了要順應自然規律,這也是有明一代儒學家格物致知思想的體現。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