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 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王迎春 宋國強 劉影 時間:2020-12-21 09:37:18 星期一

    不勝枚舉的南海諸島中從不缺少靜默的島嶼,有些荒無人煙的小島,卻有著延續千年的人文氣息。從遠古時代起,我國人民便在這里生產、生活和繁衍,在島嶼上留下了相關活動的遺跡和遺物。省博物館即將開展的“海南七十年考古成果展”中,島嶼考古是無法忽略的。

    從衛星影像上看,甘泉島就像海上一面鑲著美麗銀邊的小圓鏡,映照出一孔藍天和滿眼蒼翠。這個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約0.3平方公里的橢圓形小島位于西沙永樂群島的西部,是西沙群島中露出海面時間最晚的島嶼。

    被沙堤圍繞的甘泉島地勢較高,而島中間低平,周圍珊瑚礁環繞的景象和大且完整的礁盤共同充盈著清澈透明的海水,珊瑚、海葵、熱帶魚群應接不暇。就是這樣一個海底世界樂園之上,設立著目前中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

    航拍甘泉島。 記者 宋國強 通訊員 劉影 攝

    瓷片露端倪

    “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過丈余耳,余嘗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島,勒石堅桅,掛旗為紀念焉。” 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海時發現此島中部低地有淡水井兩口,井水甘甜可飲用,“甘泉島”因此得名,而這口甘泉卻在更早之前就已經被人類享用。

    在島上生活離不開淡水,甘泉島是我國西沙群島中為數不多的有淡水的島嶼,漁民祖輩總結的航海針經書或《更路簿》多有記載,我國古代漁民、商船遠洋可以在此臨時補充淡水乃至居住等待救援。

    由于島嶼周邊礁石過多,不利于漁民漁船開展近海作業,因此甘泉島并無常駐居民。如今的甘泉島是一座無人島,島上保持著非常原始的生態環境。甘泉島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1974年3月,解放軍戰士在甘泉島的西北部挖出了7件唐宋瓷片,這也成為西沙群島島嶼考古的發端之一。

    唐宋瓷片的重見天日讓考古界興奮不已,同年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的文物工作者們在此基礎上對甘泉島進行首次考古調查,采集和試掘出37件瓷片。其中11件為唐至五代的青釉瓷器;26件是宋代的青白釉瓷器,這些殘件的“真實身份”有宋代青釉四系罐的口沿、青白瓷粉盒、劃花平底碗,考古人員同時還發現了一片鐵鍋的口沿。

    不過,在島上挖掘出的全部瓷片都沒有被海水沖刷和珊瑚包裹的痕跡。瓷片既沒有被海水浸泡,也未被粘上珊瑚,那么就可能證明,這些瓷器不是被海潮沖上岸的,而是由古代先民直接帶上島的,文物就這樣在無形中透露出了它們的“身世”。

    02號甘泉井。

    甘泉古今同

    漁船依水而臥,閃爍的漁火與月光一同倒映在水中,在海面上撒下點點碎碎的銀光。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登上甘泉島的漁民曾在這個小島上披星戴月,勞作生息,留下了頗多歷經千年、如今看來卻仍舊生動鮮活的痕跡。

    線索就藏在飽經滄桑的歷史遺物中,1974年出土的這批殘片雖然數量不多,但品種復雜,質地粗糙,顯然是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與廣東一帶發現的唐宋墓葬中出土的文物類似。更值得重視的是,那片鐵鍋的口沿,是漁民在甘泉島上生活居住的見證,他們也可能是最早利用島上淡水的唐代廣東移民。此時,人們對于該處為一處唐宋時期居住遺址的推測已然初具形態。

    翌年3月至5月,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再次對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進行了發掘,此次出土了陶瓷器72件、鐵器5件以及數量較多的鰹鳥骨和螺殼等,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該遺址的了解。

    唐代青釉陶雙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劃花大碗、蓮花紋大碗,突唇碗、粉盒……專家發現這些瓷器的質地、款式與花色和先前廣州西村窯址出土的相仿。另外,出土的鐵刀、鐵鑿等生產工具,以及收集到的幾件唐代炊具鐵鍋殘片、宋代泥質灰褐陶擂體殘片和幾枚宋、明代銅幣等遺物都不斷拼湊出甘泉島乃至整個西沙群島更為豐沛完整的歷史面貌。

    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瓷器之外,在甘泉島的西北部,考古隊員還發現了一座我國唐宋時期漁民建造的磚墻小廟,更有珊瑚石壘砌的小廟多達13座。漁民在安閑休憩的打漁生活以外,創造的這些精神寄托的場所,又為后人展現著當時安寧之下的繁盛狀態和千古猶存的遺風余韻。

    1991年,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恒杰同志到西沙群島進行調查,在甘泉島上發現甕棺、夾砂陶器、石器等一批史前至秦漢戰國時期文物,同時,對島上的3座小廟和魏晉、隋至清的陶瓷殘片進行了記錄和采集,將甘泉島的開發歷史推前至史前時期。

    1996年,考古人員在西沙文物普查時,特地在遺址旁立下了“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石碑,這是中國在南海樹立的第一塊文物保護碑。十年之后,“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些撥開歷史迷霧,來到我們面前的唐宋古代生活用品和中國古代貨幣,充分證明了甘泉島是中國先民居住開發的島嶼,這為我們維護南海主權提供了考古和歷史依據,這里涌動著的華夏文明血脈奔騰至今,就如同那口跨越千年未竭的甘泉一般。

    01號甘泉井。

    島嶼考古

    小紀實

    首次西沙群島考古調查

    1974年和1975年,廣東省文物管理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西沙群島先后進行兩次考古調查,在永興島、北島、南島、金銀島、南沙洲、北礁等11處島礁采集到一批陶瓷器及漢至明代銅錢等遺物。其中,瓷器有宋代青釉小口罐、雙魚洗 ,元代青釉盤,明代青白釉盤和青花盤、碗,清代青花碗、杯、碟和壺等。

    南沙群島考古調查

    1993年5月—6月,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專業人員對南沙群島的北子島、太平島、鄭和群礁、永暑礁、南威島、南康暗沙等20多個島洲沙礁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多處古代文化遺物點,采集到漢代幾何印紋陶甕、陶罐,唐宋時期青瓷碗,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及一些中國銅錢等遺物。

    西沙群島文物普查

    1996年4月—5月,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海南、廣東兩省專業人員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西沙群島實施文物普查。在18座島嶼沙洲采集到較豐富的唐至近現代青釉、青白釉、白釉、青花等陶瓷器,器形主要有罐、碗、洗、盤、壺、瓶、杯、碟、盒等,均為江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民窯產品。

    島嶼考古價值

    這些島嶼考古發現的遺物是我國海南、華南地區先民為開發、經營、建設南海所攜去的,是中國歷代漁民、商人、航海家在南沙海域生活、漁作、交通往來的史跡。其分布并非孤立和偶然,而是有時空的連續性與廣泛性。顯示了我國先民在南海的活動不是一個點、一個線,而是一個面,表明我國對南海區域的開發是久遠、廣闊、持久的,并且經營至今。(王迎春 輯)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博提供)


    (編輯:陳德文)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侵犯小太正bl浴室子开张了|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美国一级大黄一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的| 日本处888xxxx| 亚洲欧美日韩中字综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gogo人体销魂baoyu231| 我想看一级毛片|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国产精品第八页| 一级做a爰全过程免费视频| 无码A级毛片日韩精品|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水蜜桃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古代级a毛片在线| 色窝窝亚洲av网| 国产盗摄在线观看|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女班长的放荡日记高h|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毛片|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色多多福利网站老司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 日本午夜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