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21-03/01/4d51ace1-3ea4-4330-a7bb-369b91f8416a.jpg)
澄邁碗灶墩窯花瓣紋陶罐。
欽帥泉的年代
東坡書院的這件陶罐發現于1985年,當時由儋縣(現儋州市)人民政府出資,書院的管理部門對東坡書院內的欽帥泉古井進行了修復。修復過程中,工人們在井底發現了四個陶罐,他們誤以為陶罐中藏有寶物,偷偷抱走三個并打碎,結果發現罐內都是空的。管理處工作人員得知此事后馬上趕去向工人索要,并將僅剩下的一個收起來保管好,也就是現在東坡書院所藏的這件陶罐。
東坡書院的這件陶罐原定名為“酒酲”,“酒酲”意為酒后的醉態,作為器物名稱并不準確。這件陶罐口徑11.5厘米,底徑16厘米,高33.5厘米,相對較小,為磚紅色發灰的陶胎,直口,大圓唇,長頸,豐肩,頸、肩相接處均勻分布有四系,弧腹下收至底,平底。肩部飾以數圈弦紋,腹部自上而下飾以較大的花瓣紋。陶罐表面呈黃色,很多人誤以為是施以黃釉或涂抹有黃色的陶土,但實際上經景德鎮陶瓷考古所的李軍強老師研究發現,這種黃色是醬釉未燒熟的狀態,這種現象在海南很多古窯址中都有出現。以澄邁縣美楊村發現的一件醬釉四系罐為例,可以明顯看到肩部呈現未燒熟的黃色和燒熟的醬釉共存的現象。
要搞清楚這件陶罐是不是東坡當年喝酒用的酒壇,首先要確定陶罐的年代是不是宋代。僅從陶罐的器形、紋飾等來看,并沒有明確的年代信息。不過陶罐既然是在東坡書院欽帥泉井里被發現,那欽帥泉井的年代肯定早于陶罐。由于早期的州志散佚無所考證,欽帥泉的年代眾說紛紜,一說東坡先生謫居儋州時,常與當地學子相聚于載酒堂,為烹茶煮酒,談詩論文,特掘此井。后年久堙凅,到了明代,儋州知州陳榮選重加修浚,并命名為“欽帥泉”。一說該井是元代重修載酒堂時挖建的,因東坡曾當過幾天兵部尚書,故命名為欽帥泉。民國《儋州志·建置志》中采用清代王時宇《海外集》的記錄:明代儋州知州陳榮選曾修葺過載酒堂,“復于祠左建欽師堂,為諸生會文之所”,《欽帥泉碑銘》中有“欽帥泉主任惠谷子榮選”,指明欽帥泉的主人是陳榮選。這里對于“欽帥泉”的名字還提出疑問,認為原來可能是“欽師泉”,為刻石之誤寫成“欽帥泉”。東坡在載酒堂談詩論文,確為瓊地學子的老師,“欽師泉”一說倒也有合理之處。
從這些資料來看,欽帥泉至少在明代萬歷年間就已出現。即便欽帥泉真的在宋代就已出現,考慮到元代和明代存在修浚,以常理來說既然是修浚,應會將井中的陶罐取出,所以陶罐在明代以后被放入的可能性很大,陶罐更可能為明代以后的器物。
(編輯:陳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