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綱要按照《意見》明確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全面分析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從空間布局、基礎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動計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
第三篇基礎建設
第四章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加快推進以天然林保護、重點生態區域綠化、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三邊”防護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為重點的生態保護工程建設。2015年,在穩定森林覆蓋率60%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森林質量。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采礦破壞)恢復率達到70%,生態公益林覆蓋率達到23%。全省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比例不低于9%。
專欄: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
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熱帶天然林的封山護林和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蓋率穩定在19%。二、重點生態區域綠化工程。對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重點生態區域實施造林綠化和還林。三、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工程。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深化對海防林體系建設的研究,對海防林盡快展開功能分區、樹種選育、撫育間伐、生態效益、更新方式的研究,增加海防林營造、養護的科技含量,提升沿海防護林的質量和生態功能。四、“三邊”防護林工程。加快建設兼具防護、景觀、綠化和經濟作物功能的水邊林、路邊林、城邊林建設。五、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在建設好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基礎上,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實施濕地恢復示范工程,加大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立生物多樣性信息和監測網絡,建設珍稀瀕危物種和種質資源遷地保存與繁衍基地。加強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生境的保育與恢復。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動植物檢驗檢疫工作,有效防控外來生物物種的入侵。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
第二節污染防治
重點加強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城鎮生活污水和大氣污染的防治。建立產污強度準入制度,重點防治工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推行改水改廁,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1%,農村飲用水全面達標。完善污水、垃圾處理費征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設施正常運營保障機制。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開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環境監測。嚴格水功能區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 [編輯:陳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