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內外知名專家30人組成的交通治理專家組聚集廣州,對《亞運后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討論稿》(以下簡稱方案)進行研討,為廣州治堵出招指路。
?
整個方案分為8個板塊共30項措施,未來5年,廣州交通的治堵大計將分3步走。力爭實現中心城區干道車速不低于25公里/小時,用3年的時間重點發展公共交通,緩解中心城區交通節點擁堵,實現城市正常運轉,交通狀況不再惡化。
?
與北京不同的是,廣州的治堵方案不涉及“限制私家車上牌”。
?
貨運場和批發市場搬出
?
對中心城區貨運市場實施規劃調整和整治搬遷。加快推進“發展區”物流園區、新型貨運站場的規劃建設,適時加強貨車交通管制措施,分步推進落實增槎路等路段沿線20余家貨運市場、貨運停車場的搬遷撤場。對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實施整治搬遷。
?
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
?
加快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一是打通斷頭路,包括新建新滘西路過江隧道、白云六線、如意坊大橋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設芳村大道、獵德北延線-北環等。二是拓寬瓶頸路段,包括拓寬中山六路。三是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包括推進廣州大道、沙太路快速化改造,拓寬廣州大橋、洛溪大橋。
?
此外,建設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適度發展自行車。緩解自行車與機動車和行人爭道的現象,為慢行交通接駁公共交通提供便利。
?
中心城區公交優先通行
?
方案提出,將繼續以超常規的建設力度推進地鐵建設。未來5年,預計新建9條地鐵線路。
?
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場16個,新增公交站場用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西朗等公交樞紐站8個、珠江新城等首末站8個,同時積極推進中心城區港灣站改造及公建配套的公交站場建設。
?
推進早晚高峰公交專用道的施劃。到2013年施劃公交專用道214公里,總里程超過300公里,實現公交車輛早晚高峰較快通行。
?
對已設置公交專用道、公交線路密集、客流量較大且交叉口有條件的主干道進行公交優先信號配置。到2013年,計劃在中心城區新建50處公交優先信號系統,進一步提高常規公交的運輸效率。
?
停車實施差別化收費
?
今年,著手調整全市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提高停車費用,并按照“區域差別化,時間差別化”的原則,將廣州市區域劃分三類不同區域實施差別化收費。對于路側停車、路外露天停車、停車樓(庫),每天7:00-22:00實施階梯性的停車價格。對于住宅停車、夜間停車及駐車換乘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保持不變。
?
在市區外圍的地鐵樞紐換乘站多建停車場。完成嘉禾、坑口、海傍、南浦、漢溪長隆等一批軌道交通換乘樞紐站點建設項目,引導市民通過停車換乘方式進入中心城區,減少中心城區交通流量。
?
外地車或禁入市區
?
2011-2012年,重點解決分離環城高速過境交通,分步將內環城高速路納入市區貨車交通管制范圍。引導過境車輛通過華快三期、北二環、東二環、東新以及即將開通的廣明高速公路通行。
?
方案指出,將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機動車在市區行駛的措施。
?
擁堵費先研究定價
?
方案新增一項措施,以后每逢各大商場搞大型促銷活動,周邊道路可能實施臨時性的交通管制。
?
此前被討論多時的交通擁堵費問題,此次方案再度將其提上日程。方案表示:“借鑒新加坡和倫敦通過征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調節交通擁堵費的時段、范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
停車場可預定車位
?
以珠江新城為試點,建設應用停車位預定系統,到2013年,實現全市50%以上的停車場動態信息資源共享,30%以上的停車場提供車位預定服務。
?
相關? 不治堵前景堪憂
?
廣州全市機動車擁有量達到214.5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161萬輛,2010年新車上牌量超過30萬輛。近5年來,廣州市私人小客車的平均增長率達到22.1%,高于北京、上海。
?
2010年9月,晚高峰全市60條主要道路中,速度低于20公里/小時(被視為擁堵的標準)的道路約15條,占25%。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13年交通擁堵范圍將擴大至大部分中心城區,全市60%主要道路的車速將低于20公里/小時,交通形勢令人堪憂。
?
5年大計三步走
?
方案提出,落實緩解交通擁堵將分三步走:
?
第一步:2011年率先從財政、用地、路權、信號等方面制定“公交優先”落實措施,新建110公里的公交專用道網絡。
?
第二步:“至2013年,公交專用道里程超過300公里。2013年全市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力爭達到65%(目前為59.6%)。
?
第三步:2014年到2015年,基本實現公共交通和個體交通協調發展。初步完成過渡區貨運市場和內環路以內對交通造成影響的批發市場的搬遷。通過合理調整城市空間布局,促成外圍組團城區發展。到2015年,“公交優先”全面落實,基本實現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70%的目標。
?
專家組評治堵方案
?
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方濱興教授公布專家組討論結果稱,廣州的這一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專家組原則上同意方案,認為中心城區應逐步提高機動車出行成本,重視單向交通組織,強化微循環道路與主干道的連接,與此同時整合提高公交服務水平。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