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實際上,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現在變成了各種利益群體有目的地操縱、擺弄輿論的博弈場。
這個輿論場太過重要,如今已成為各利益群體的必爭之地。這些利益群體運用各種手段來宣揚和維護自己,網絡刪帖只不過是這種力量外在的表現。
?
因此,一旦涉及具體利益,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商人和個別官員,都有可能成為網絡刪帖的幕后推手。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公司;比如,一些深陷輿論漩渦的問題官員。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今年早些時候發生在廣西的“日記門”事件。9月2日,廣西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據檢察機關調查,為了刪除網上流傳的日記,“日記門”事件的當事人韓峰于2010年2月14日向欽州市某公司項目經理陳某索取現金人民幣15萬元,交給相關人員作為刪帖費用。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封殺信息,向公眾遮掩真相,既不利于體制外監督,也不利于體制內監督。
從近兩年公開的媒體報道可以看出,目前刪帖的推手,主要集中于發生突發事件的企業和官員,而隨著社會轉型期的艱難過渡,這個群體無疑會日漸增多,刪帖現象會更加突出。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李昕昕]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