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7月9日消息??網絡是柄雙刃劍,在為人們交流信息帶來快捷便利的同時,其傳播的匿名性也導致大量非理性意見的泛濫。大量網絡輿論所指真假難辨,亂象叢生。
基于各種利益之上的造勢、“公關”、刪帖、“推手”等控制或引導輿論的做法頻現網絡,這對公眾的知情權形成很大挑戰。面對新的傳播環境,如何有效應對,需要勇氣和智慧。
網絡發言“無門檻”
周先生是河南某直轄市一政府部門的負責人,前一段單位內部公開選拔中層領導干部,經過公推公選、民意測評等環節,有數位同志經過激烈競爭競聘成功。
然而,選拔干部工作剛告一段落,周先生的煩惱也來了。
大年二十九,就有人發現在數個網站的論壇上出現了同一個帖子,舉報周先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此后每隔幾天,該帖子就會重復出現。
記者注意到在2月12日至2月20日,短短幾天內,該帖子就四次在幾個不同的網站論壇上重復出現,并且是一次性在論壇的多個版塊同時發出。在其中一個論壇上,有版主要求發帖人留下聯系電話,發帖人卻并未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
2月21日上午,周先生對記者表示,該帖內容純屬捏造和誹謗。一些知情人推測說,或許是對選拔不滿,有人才會發帖泄憤。
事實上,一方面在網絡上發帖基本沒有門檻,這打破了公民原本閉塞的信息傳遞通道,自訴的愿望常常有著意想不到的結果。網絡輿論監督尤其是對公共利益的維護往往效果顯著,從而極大滿足了公眾知情權并提高了監督政府的能力。與此相應,政府機關也對網絡輿論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但另一方面,前述周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網絡傳播的匿名性,也讓網絡輿論帶有隨心所欲、真偽難辨的特征。昔日“一張郵票8分錢,讓你忙上大半年”的匿名舉報信,也因此在網絡上表現得更為充分。而諸如網絡推手,網絡新聞事件更是層出不窮。
網絡輿論,并不是一潭清水。
網絡亂象各有目的
“目前網絡論壇發帖情況比較復雜。”2011年2月21日,大河網主任田建光說。
除去正常的諫言帖子,在分析各類網絡事件時,田建光將其分為三類:一是牟利謀名奪人眼球;二是一些利益集團出于各自目的,聘請公關公司以及“推手”在網絡上為自己重塑形象;三是一些國外別有用心的勢力,暗地操作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管哪種目的的網絡運作,其運作手段通常都是在各大網站上頻頻發布大量帖子,然后通過不斷頂帖、利用一些技術方法將內容易于被搜索引擎收錄等手段來保持一定的關注度,最后將其制造成亮點、熱點或焦點,并進而引起巨大的網絡輿論力量。
在網絡上推紅一個新人或者制造吸引眼球的事件,要比在傳統媒體上容易得多。這些娛樂新聞的操作手法通常是先在網絡上廣泛發帖,引起網民關注,繼而包裝個人,擴大知名度,傳統媒體跟進宣傳之后,身價大漲,繼而接拍廣告和商演,達到背后經濟公司或者個人牟利的目的。
此種形式并不少見。遠如芙蓉姐姐和網絡紅人鳳姐,近如某知名網站為了保持自身的關注度,特意在幕后推出寫手,杜撰出“小月月”等匪夷所思的人物形象的故事,吸引無數網友圍觀,成功上位。
網絡公關公司的出現,令網絡輿論多了人為制造并引導的意味。近幾年,由于企業對網絡公關的需求量增長飛快,因此網絡公關誕生并日漸紅火。
記者在百度上搜尋網絡公司字眼時,百度給出的定義為:網絡公關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公關,就是發布企業的正面信息,促進企業和公眾的溝通;二是危機公關,就是處理企業面臨的各類網絡危機。
2010年發生的蒙牛、伊利奶粉集團網絡互相攻擊事件,即是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聯合公關公司,共同商討炒作打擊競爭對手伊利“QQ星兒童奶”的相關事宜,并制訂網絡攻擊方案。案件最后告破,相關人員被捕。
如果說網絡紅人只是被人們當做娛樂,一笑而過;企業之間競爭遭遇網絡攻擊可以報警時,但有一些網絡輿論卻不得不令人冷靜思考。
“國外一些不明勢力,也插手網絡輿論,暗地接觸影響各類人員,發出他們想要的帖子,繼而達到他們的集團利益和政治目的,”田建光說,“這是特別需要警惕的。”
真相撲朔迷離
事實上,在無法了解真相的背景下,網絡發言更具備煽動性與盲目性,充斥其中的網絡推手更是推波助瀾,渾水摸魚。發帖人有意識地去引導觀點,而看帖人卻在無意中卷入其中,這種現象值得注意。
近期的“錢云會”事件就折射出各種復雜的情緒。
2010年12月25日早晨,在公路和村口交界處,浙江樂清市蒲岐鎮,53歲的寨橋村前任村委主任錢云會被一輛工程車碾壓死亡,錢云會死前曾多次舉報當地一些工程的違法征地情況。12月27日下午4:30,浙江樂清市就此事召開新聞發布會,稱事件為“交通肇事案件”,肇事司機為無證駕駛,當時采取了剎車措施,已被刑事拘留。
12月25日、26日,在天涯、新浪等全國多個論壇、微博里,出現該條消息,引起眾多網民的猜測和討論,遇難者死因出現多個版本。
盡管當地政府公布了調查結果,但效果甚微。直至2011年1月14日,警方查獲了錢云會出事當天所戴的附有微錄設備的手表,進一步佐證了公安部門對案件性質認定的結論。
2011年2月,導致錢云會死亡的工程車駕駛員一審被判處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
目前,此事塵埃落定。但在百度搜索關于此事帖子,居然在0.004秒內顯示共有970萬篇文章,可見此事在網絡上的極強人氣。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很多帖子中,充斥著不理智的瘋狂叫罵。記者發現,如果有指責、質疑的帖子,就會有大量的跟帖支持附和;倘若稍有不同聲音,即遭一哄而上的痛罵、“板磚”圍攻、人身攻擊。
在質疑、叫罵聲中,極少數冷靜、客觀的發帖就顯得尤為可貴。
一位網名為“略過風塵”的網友就理智地分析了錢云會事件網絡發帖現象。他在帖子中寫道:這其中有幾股力量,一是想要挑起混亂,引起動蕩,從而動搖現政,此力量多半不懷善意。二是仇恨無良官僚和奸商的群眾。遇到這種眾說紛紜的事,群眾寧可信其是謀殺。決不能說群眾愚蠢,實際上,群眾的感覺最準、眼睛最亮。三是懷有強烈正義感、抱不平的人士。但凡強弱相較,人們總是愿意把票投給弱者,此事人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譴責強勢官僚集團,更何況后面藏有巨大征地占地的利益瓜葛。
正確對待網絡輿論
網絡的特殊性,使得網絡輿論監督參差不齊,真假難辨,于是刪帖公司應運而生。
周先生的煩惱還沒了,就接到電話,有人聲稱給5000元就能幫其將帖子刪除。
實際上,對很多涉及個人隱私、侵權以及其他特殊帖子,很多大網站各有網絡發帖規則,其中對刪帖也有明確規定。大河網編輯時運彬表示,網站刪帖并不收費,但要嚴格按照網站的程序,申請方需發出有關證明,個人身份證等相關資料,網站編輯經過審核后給予刪除。
網易、天涯等知名大網站有關人士同樣表示刪帖不收費,按照流程,只要個人申請即可。
刪帖并不是處理網絡不良輿論的最終手段。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看,網絡輿論監督對個人影響很大,但更挑戰政府部門的應對能力以及公信力。許多發帖人反映的內容和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相關負責人有關,在知情權無法保證的情況下,網絡中多是猜測臆想的回應并不為奇。
當務之急是,在無法估量的網絡輿論力量面前,如何擺正自己的態度和采取正確的方法,堵而不疏并非上策。
牽涉到政府部門的輿論,相關機構需要及時亮明態度,說明事實真相,不能出爾反爾。不僅要在現實社會中樹立權威,更要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樹立公信力。
針對網絡輿論導向,南京市委宣傳部部長葉皓認為,各級領導干部需要高度重視網上的輿情信息,但一定要認真分析輿情,明確責任主題,認定事實是否屬實,快速做出反應;此外要深入調查核實,盡快掌握事情真相,確保調查結果站得住腳,還要一步處理到位,令網民接受。
更重要的是,葉皓強調,政府主管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對事情盡快回應,贏得網民的理解;面對問題和錯誤,也要勇于承認錯誤,為重塑政府和官員的公信力,獲得輿論支持。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