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1日起,海口在全市城區社區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1月4日,省民政廳決定,我省今年將逐步推廣海口市居家養老試點經驗,在全省全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讓社會服務走入家庭……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家政人員上門與孤寡老人聊天、做家務。
?
海口網1月9日消息(記者 彭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指為困難老人提供日常家政、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務。2009年9月,海口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居家養老服務,“三無”老人由政府埋單享受上門等多種服務。為適應老齡化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推動這項暖心工程,經市政府批準,從今年1月1日起,海口在全市城區社區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1月4日,省民政廳決定,我省今年將逐步推廣海口市居家養老試點經驗,在全省全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讓社會服務走入家庭。至此,在自己家里就能享受到養老服務,不再是老人們的愿景,更多的老人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生活里有了幫手
居住在龍舌坡司法局宿舍的83歲阿婆韓菊梅,沒有生育兒女,老伴在1984年因病去世后,她便一直一個人生活,偶爾有儋州的遠房親戚來看望,日子過得清苦,感覺特別孤單。一講起以前獨居的生活,她就忍不住唉聲嘆氣,一談起近三年的生活,她就眉飛色舞。
2009年9月16日,海口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啟動儀式上,省民政廳領導問韓菊梅最想要什么,她說想看電視。第二天,她家便有了21寸的彩電,而且抬電視機進家門的美蘭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隔三岔五地上門,幫她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一直沒間斷過。
韓菊梅說,以前房子里亂糟糟的,現在整潔有序。她沒事時,撿些院子里的廢品,有時收購的人說價錢太低,讓緩一緩再賣,她就隨意堆在陽臺上,沒幾天,廢品就被工作人員整理成捆。她有些駝背,上有點高的灶臺有些困難,可一到做飯時間,工作人員就準時來幫忙。她去看病或想走遠點散步,打個電話就有人來陪,想要聊天,對方也陪著開開心心地說話,這些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剛開始,鄰居們都以為老人的兒女從外地回來了,后來才知道是定點上門服務的免費“護理員”。老人常對別人說,她的世界變天了,精神也好多了,連縫縫補補的事都有人幫忙做,真是“生活多了一雙手”。
生活里有了拐杖
居住在海府路糧食局宿舍的阿婆余群珍,今年84歲,也是首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如今,她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居家養老家政人員。
余群珍的老伴已經去世近30年,雖然沒有親生兒女,但有個養女常來串門,日子也還過得去。近幾年,養女一身病痛,已沒有能力來照顧她,而她因年輕時太勞累,腿已走不了路,不方便下樓,長年只有一兩個工友來看望一兩次。
“一對一”居家養老家政人員針對余群珍老人的狀況,固定在每周二、周五為她買齊一周所需的菜,并定時上門為她清洗衣服,還教會老人一有特殊要求,就直接撥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電話。有時并沒有特殊情況,余群珍也忍不住撥通電話,對方明白她是想說說話而已,隨即派人上門陪她聊天。
余群珍一直認為上門的家政人員是黨派來的,每次一見來人就忍不住說感謝共產黨。她對家政人員說:“你就像我女兒一樣,來我這里啥也別客氣!”對她來說,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電話最親,服務中心的人也最棒,她常對家政人員說:“別看我腿不靈便,但你們就是我的拐杖,所以我還是很幸運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呢!”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作者:彭桐] [編輯:陳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