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體育快訊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和想象大不一樣!實拍朝鮮人的真實生活

    海口網(wǎng)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04-07 14:10

    這是朝鮮,不能帶手機,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里看不到國際新聞,馬路上聽不見都市喧囂。




      這也是朝鮮,夜里并非想象中的漆黑一片,恰恰相反,缺了閃亮的霓虹燈,平壤卻也有不夜城的美麗幢幢居民樓閃爍著溫柔的燈光,散發(fā)別樣風情。

      "百聞不如一見",外界對朝鮮有很多傳言,希望你們在這里找到自己的答案。”32歲的朝鮮導游金京姬用流利的漢語說。


      上海一家旅行社推出了首條朝鮮游線路。筆者上周三登上高麗航空JS-156航班,第一眼看到敞開式行李架。機型是前蘇聯(lián)制造的圖-134,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16排座位,每排4座,幾乎座無虛席。




      穿白襯衣、紅馬甲、紅裙,胸前佩紅花,幾名朝鮮空姐妝容精致,笑靨如花。飛行途中,服務兩次先送飲料,有礦泉水和汽水,汽水類似于20多年前風靡上海灘的鹽汽水,后發(fā)紙扇。




      下午3時,客機從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起飛,巡航飛行較穩(wěn),約45分鐘后,機身落在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的跑道上,安全降落窗外,是安靜而神秘的朝鮮。

      機艙內(nèi),廣播響起,是輕聲細語的朝鮮語。

    顛簸中欣賞平壤的綠色


      朝鮮五大名山之一的妙香山,軍事分界線所在的開城板門店,距離平壤都有100多公里,是游客必到之地。

      金龍大巴車駛出平壤后,不知何時便上了高速公路。朝鮮全國公路不設收費站。




      車內(nèi)顛上顛下,車外景色怡人遠山郁郁蔥蔥,路旁綠樹成蔭,路中間的隔離帶,也是一片蒼翠。從市內(nèi)到郊外,綠色隨處可見,平壤不愧為全世界綠化面積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無論在大型廣場還是寬闊街道,很少看到垃圾桶,垃圾也都毫無蹤影。




      市內(nèi)最亮麗的風景,當屬女交警。路口沒有崗亭,一個白色圓圈取而代之,女交警站在圓心,一身白色制服,面帶微笑,英姿颯爽。金京姬介紹,平壤80%交警是女性。有趣的是,機動車司機大多為男士,而騎自行車的,則全是男同胞。




      馬路上,紅綠燈少,車也少,主要是老舊的公交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和少量較新的雙層巴士。在上下班高峰期,路邊的公交車站前,常出現(xiàn)百米長龍,秩序井然。偶爾有幾輛小轎車駛過,有奔馳、尼桑、本田、嘎斯等,看不見韓、美兩國的品牌。我國生產(chǎn)的東風和解放牌卡車,也是路上的常客。



    舊樓房里透出點點溫馨


      120米寬、8公里長的統(tǒng)一大街,100米寬、6公里長的光復大街,是平壤市最大的兩條馬路。路邊,二三十層的居民樓屢見不鮮,但幾乎看不到新房。

      “10樓以下的房子,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10樓以上的,一般建于上世紀80年代。”金京姬說,“朝鮮國內(nèi)實行計劃經(jīng)濟,除了功勛運動員、科學家和演藝人員能享受特殊照顧,其他家庭都按人口分配住房。”




      灰蒙蒙的樓房,外觀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舊,卻透出幾分溫馨。陽臺面積小小的,但幾乎都整齊排列著幾盆鮮花,見不到上海街頭晾曬的“萬國旗”。

      按規(guī)定,我們這些外國人,只能在馬路上當看客,不允許進入普通朝鮮民居。但從窗口偶爾探出的笑臉看,能依稀感受到朝鮮人生活中的安閑。


      所有中國游客,都住在羊角島國際酒店,朝鮮全國僅有的3家特級酒店之一。雖然沒進主人家參觀,客人們的住宿條件,堪稱舒適。

      在酒店46樓頂層旋轉餐廳,平壤景色,盡收眼底;平壤的母親河大同江穿城而過,上海旅游團住43樓,憑窗遠望,江景一覽無遺;房內(nèi),中央空調、保險箱、彩電、單門大冰箱、24小時熱水、沙發(fā)、浴缸等設施齊全;打開電視,令人驚喜,有中央一套、二套、鳳凰衛(wèi)視、BBC、NHK等9個電視頻道,而非想象中的只有一個朝鮮本地頻道。



    全民動員提高糧食產(chǎn)量


      在平壤街頭,服裝的顏色和款式較少,但并不單調。

      男士大都穿素色襯衣或深色制服,看不到一件T恤;女裝明顯豐富得多,干練的職業(yè)套裙最常見,多數(shù)女性上班族化著淡妝,也不乏個別打扮特別時髦的妙齡女郎,反倒是典型的朝鮮民族服裝比較少見。

      唯一一成不變的,是所有朝鮮人的左胸,都佩戴著金日成像章。




      旅游團在朝鮮停留3天,伙食豐盛。除了每餐必備的泡菜之外,雞鴨魚肉、青菜豆腐、特色火鍋、朝鮮冷面,逐一嘗了個遍。

      “朝鮮的糧食、蛋和肉類,都必須憑票供應。朝鮮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米飯,特別是早餐,米飯和大醬湯必不可少。”金京姬介紹,“成年人每天供應700克糧食,前提是必須完成工作,日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6天。”


      濃墨重彩的政治宣傳畫、大幅標語和各類紀念碑,在平壤幾乎隨處可見。最近,大街小巷出鏡率最高的一條標語,是“150天戰(zhàn)斗”。即便是平壤雜技團表演空中飛人時,也不忘揮舞有“150”字樣的橫幅。受國際援助中斷和經(jīng)濟制裁等影響,朝鮮的糧食短缺問題凸顯,國內(nèi)于今年四五月發(fā)起“150天戰(zhàn)斗”自救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民總動員,提高糧食產(chǎn)量。(文字來源:新民晚報)

    ?

    ?

    海口網(wǎng) http://m.yinhu3.com [來源: 新華網(wǎng)]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網(wǎng)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