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神舟九號發射>科普知識>

    揭秘地球起源世身:并非源于太陽系初始物質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2-06-14 13:28

      兩項最新研究顯示,太陽系內地球和其它巖石星體并非源自太陽系起源初始物質

      2004年9月,創世紀號探測器將裝載太空樣本的太空艙發射至地球表面,但事情進展并不順利,太空艙的降落傘并未打開,最終以306公里時速墜落在猶他州沙漠上。目前最新研究的實驗樣本來自于該太空艙。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道,日前,兩項最新研究顯示,太陽系內地球和其它巖石星體并非源自太陽系起源初始物質。

      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創世紀號”探測器檢測從2004年從太空中收集的太陽風粒子,當時收集太空風粒子的太空艙降落在地球表面。這些幸存得以挽救的珍貴樣本顯示太陽基礎元素不同于地球、月球和其它太陽系內移居星體的構成成份。該項研究顯示,大約在46億年前,一些太空事件影響許多微小碎片最終合并入這些巖石星體,當時太陽已形成。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凱文-麥克基甘(Kevin McKeegan)說:“基于一致觀點,或者長期歷史性觀點,這是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結果。同時,它將證實地球并不是宇宙萬物核心。”

    ??? 搶救珍貴的太空樣本

      “創世紀號”探測器于2001年發射,并在距離地球150萬公里上空運行。該探測器用兩年多的時間采集太陽風微粒,太陽風微粒是從太陽表面噴射的數百萬英里時速的帶電粒子流。

      這項最新研究使科學家能深度觀測到太陽的構成成分,從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太陽系的形成與進化。為了達到探測目的,2004年9月,創世紀號探測器將裝載太空樣本的太空艙發射至地球表面,但事情進展并不順利,太空艙的降落傘并未打開,最終以306公里時速墜落在猶他州沙漠上。

      雖然一些太空樣本在墜落時被毀壞,但目前兩支獨立的研究小組通過這些太空樣本仍獲得了重大發現。他們重點研究太陽風微粒中的氧和氮,它們分別在地球地殼和大氣層中大量存在。經過細致的樣本分析篩選,研究人員發現樣本僅限于原始的太陽風微粒。

    ??? 分析氧原子

      麥克基甘和研究小組同事檢測發現樣本中存在大量的太陽風氧同位素,同位素是原子核中擁有不同數量中子的元素。氧具有三種穩定的同位素:氧-16(8個中子)、氧-17(9個中子)和氧-18(10個中子)。

      研究人員發現太陽風粒子中顯著擁有更多的氧-16(相對于其它兩種氧同位素),同時也比地球擁有的氧-16更多。某些星體進化過程使大量的這些氧同位素形成了地球以及太陽系內部的其它巖石星體,它們氧-17和氧-18的含量分別為7%。

      雖然科學家并不確信這一進化過程是如何實現和發生的,他們提出了假想和推測。主流觀點提出者麥克基甘稱,或許這一過程叫做“同位素自吸收(isotopic self-shielding)”。大約46億年前,這些星球并未與太陽星云(密集的氣體和灰塵云)進行合并,太陽星云中的多數氧原子可能與氣態一氧化碳分子密切相關。

      但是氧原子并不可能永遠保持束縛狀態,剛誕生的太陽(或者鄰近的恒星)釋放高能量紫外線轟擊太陽星云,將分解一氧化碳。擺脫束縛的氧原子很快與其它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并最終成為構建太陽系內巖石星體的成份。

      研究人員稱,取決于包含氧同位素的狀況,輕微能量差異的光子在分解一氧化碳時會存在差別。氧-16比其它兩種同位素更普遍存在,因此它們更普遍存在于整個太陽星云。依據“同位素自吸收”理論,大量的光子需要分解太陽星云邊緣已被吸收的一氧化碳中的氧-16,從而使太陽星云內部大量的氧-16原封未動。

      相比之下,更多的光子可能穿過太陽星云內部區域分解氧-17和氧-18,釋放這些同位素,使它們最終合并在巖石星體中。同時,依據“同位素自吸收”理論將解釋為什么太陽和地球氧同位素含量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麥克基甘稱,近期發表的這項最新研究為同位素自吸收理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 分析氮原子

      在另一項研究中,法國南希大學伯納德-馬蒂(Bernard Marty)帶領研究小組分析創世紀號探測器采集樣本中的氮同位素(氮擁有兩種穩定的同位素:氮-14,擁有7個中子;氮-15,擁有8個中子)。

      馬蒂和研究同事獲得了與麥克基甘研究小組顯著不同的發現:太陽風中40%是氮-15同位素,比地球大氣層中該同位素含量少。而此前研究暗示太陽的氮成份可能與地球、火星和太陽系內其它巖石星體存在著顯著差異,目前這項最新研究核實了此前研究的正確性。

      馬蒂說:“通過此前的研究和當前創世紀號探測器采集樣本中的氮分析,可能無法理解這種變化的邏輯性。目前我們認為太陽星云原始成份中缺乏氮-15同位素,因此太陽系內星體所富含氮-15成分另有其它來源。”

      至于地球等星體如何形成富含氮-15同位素,馬蒂認為可能與“同位素自吸收”理論如出一轍,但目前仍不能完全確定。他說:“這與當前的最新研究結果相一致,目前我們不能排除氮-15同位素是從外太空以灰塵的形式進入太陽系的可能性。”

      這項最新研究同時暗示更多的納米鉆石(構成星團主要成份的微小碳微粒)很可能形成于我們太陽系,這是由于納米鉆石的氮同位素比率與太陽十分接近。一些科學家注意到多數納米鉆石的外形頗似前磨牙,認為它們可能是由于超新星爆炸,從其它恒星系統中噴射進入太陽系的。目前,這兩項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 “創世紀號”探測器的遺產

      研究人員稱,這兩項最新研究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陽系早期階段。同時,麥克基甘指出,通過這項研究將恢復“創世紀號”探測器的聲譽,該探測器采集樣本的太空艙墜落在地球表面,這項太空任務并未失敗,事實證明它為我們提供了寶貴可靠的太空樣本。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騰訊科技] [作者:] [編輯:聶銳]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