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最新消息

    • 1
    • 2
    • 3

    神九飛船成功著陸 三名航天員平安回家

      北京時間6月29日10時許,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位于內蒙古中部的主著陸場預定區域,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平安回家。

    快訊:神九返回艙順利著陸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

      北京時間6月29日10時03分,搭乘3名航天員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位于內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九”任務主著陸場預定區域順利著陸,返回艙目視燒蝕正常、外觀良好。

    神九三大看點

    看點三:夏季發射面臨多重考驗

      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船發射以來,中國歷次載人航天發射大都集中秋冬兩季,而神舟九號飛船預計6月中旬升空,選擇盛夏6月發射尚是首次,將面臨雷電、高溫等天氣考驗。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李興東介紹,在可能干擾載人航天發射的雷電、大風、降水、電場強度等幾大氣象條件中,雷電影響最大。

    看點二: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飛天”

      據悉,執行此次任務的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并將首次出現女航天員,打破中國從未有女航天員進入太空的紀錄。
        據工程師介紹,神九在軌時間為13天左右,是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在軌時間最長的一次,3名航天員所帶的生活用品和物資比以往更加豐富。

    看點一:航天員“手控”神九對接

      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的“太空深吻”,至今讓人回味。而神舟九號升空后,將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且對接過程通過航天員手控操作完成,頗受關注。據介紹,中國“神舟”系列飛船分為三種狀態,初期試驗技術狀態、出艙活動試驗技術狀態和天地往返運輸器技術狀態。

    神九檔案

    簡介: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中國首個宇宙實驗室項目組成部分。

    時間:2012年6月16發射,將搭載3名宇航員,其中包含首位女宇航員,預計在太空停留10-20天。

    任務:實現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一號工 作和生活,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之后返回地面。

    目標:我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屆時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

    專家解讀

    專家解讀神九飛天三大看點:航天員如何太空生活

      即將飛天的“神九”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由于“神九”是載人飛船,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備受矚目。
        “神九”升空后,將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且對接過程通過航天員“手控”操作來完成。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神九發射將實現四個“首次”

      這次交會對接任務具有4個“首次”:即首次實施手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首次進入天宮一號滯留、首次有女航天員飛行、首次實現十多天的載人飛行。

    揭秘神九對接天宮過程 手控顯神奇靈活性更高

      本月中旬,也許就在16日下午,中國航天即將迎來這樣一個大日子,神舟九號將把3名航天員送上太空,與天宮一號進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后,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這個太空新家,此后神舟九號再把航天員安然無恙地送回地球家園。

    中國奔向載人空間站時代

    航天人物

    第一梯隊3名成員

    第二梯隊3名成員

    中國載人航天成就

    科普知識

    中國航天探索三大領域

    發射時間:天宮一號:2011年三季度;天宮二號、天宮三號:2015年前。

    任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擔負著建立第一個中國空間實驗室的重任。“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將分別與2艘無人飛船神舟八號、神舟九號進行無人對接試驗,發射5艘無人飛船進行載人對接試驗和載人駐留實驗。最后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中國空間站“天宮”。

    計劃時間:2020年前后。

    發射時間: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二號:2010年10月1日。

    任務:“嫦娥工程”大致分三個階段,首先發射環繞月球衛星,深入了解月球;接著發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進行實地探測;最后送機器人上月球,建立觀測站,實地實驗采樣并返回地球,為載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選址做準備。

    計劃時間:嫦娥工程是2003年3月1日正式啟動的,整個計劃大概需要二十年。

    發射時間:2000年10月31日-2020年

    任務:中國北斗導航系統計劃部署35顆衛星,其中包括27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套系統提供定位精度為10米的民用開放服務以及更安全精確的軍用和授權服務。

    計劃時間:從2000年10月31日發射第一顆北斗衛星開始,2012年發射12顆衛星后,可以進行亞太導航定位;2020年,達到35顆可全球導航定位。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