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8/24/5384606a30f4ba080e84b760a97d400a.jpg)
昨夜淅瀝淅瀝的雨一直下個不停,第二天雖然放晴,但山腰還是云霧繚繞。
8月6日早7點,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的鸚哥嶺山腳下,記者和保護區的幾位同志正在考慮著眼下一項重大決定:要不要、敢不敢今天登上鸚哥嶺?
作為我國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全國最美麗的熱帶雨林;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作為一般人不得輕易入內以及迄今為止媒體極少觸及的地方,神秘的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對記者來說,實在是太具誘惑力了。
上!由保護區科研科科長王合升、3名護林員、海南大學生物學院2名研究生等9人組成的考察采訪隊終于鼓足勇氣,果斷地做出了登山探秘的決定。
艱辛的探秘之路 神奇的森林寶庫
最先橫在考察隊面前的是一面陡峭的山坡,爬不到50米遠,看到根本沒有什么現成的梯階,氣喘吁吁的隊員小趙望而卻步。遲疑許久才紅著臉說:“我爬不了啦,回住地等你們吧!”
鸚哥嶺海拔1812米,名列海南第二高峰。小趙的退卻,給考察隊隊員們的情緒多少帶來了影響。記者注意到,通往保護區核心地帶的“路”,大多是護林員踩踏出的。最陡的坡度達七八十度。年輕力壯的海南日報記者單憬崗開始時遙遙領先,大伙正羨慕,不想,爬了一會兒卻見他一屁股坐了下來,大氣直喘,大汗淋淋,動也不動地倚靠在陡坡上。看到大家焦急的神色,保護區小王笑著說:“沒關系,你們平時少登山,不要太急,一步一步來,慢慢就適應了。”
從位于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的鸚哥嶺山腳到主峰,需要連翻10多個高低不一的山嶺,花費七八個小時。盡管路途艱辛險阻,但每向上登攀一步,那幽靜的環境、多姿的密林、稀奇的景色很快就會讓你忘掉疲勞,越登越是不忍停下來,越往里走越有新奇發現。
記者暢游這人跡極少涉及的謎一般的原始森林,滿眼是叫不出名字的茂盛樹木和遍地的蔭生植物,林下不時發現倒伏的大樹。護林員小陳告訴記者,這是因樹齡太大或臺風襲擊的緣故。保護區管理十分嚴格,不管是多珍貴的樹木都不許運走,任其慢慢腐爛。考察隊一路走,一路發現各類鳥兒、昆蟲、小蛇。只是很多都叫不出名稱。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8/24/a8398db4f0b93de4d2a0fbd4ee84a528.jpg)
出發前,保護區黃國昌站長只給大伙道了那么一個大輪廓: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于2004年7月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位于海南島中南部,地跨白沙、瓊中、樂東、昌江、五指山五縣市;面積50464hm2,主峰海拔1812米,是海南島第二高峰,也是我國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全國最美麗的熱帶雨林和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你們自己慢慢觀察,會有很多發現。”黃國昌似乎有意吊大伙的“胃口”。
“這是樹蛙。”走著走著,領隊王合升突然躍過一處被四下蔥蘢林木包圍的草地,草地里有個小小的水池,用木棍一擾,頓時幾只怪可愛的樹蛙躍出池子往草叢中爬去。王合升逮住一只放在手上,小樹蛙卻也一點不怕人,扭動肥肥的尾巴往他手臂上爬去。
王合升告訴記者,鸚哥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完整的植被類型和極其豐富的動植物種類。目前已記錄到的脊椎動物就有431種,其中有淡水魚類75種;兩棲爬行類90種;鳥類217種,哺乳動物49種;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鷓鴣、海南灰孔雀雉4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5種;昆蟲方面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的金斑喙鳳蝶和Ⅱ級保護的陽彩臂金龜。
記得還在上山前,記者就從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嘴里聽到鸚哥嶺許多神秘而又鮮為人知的趣事:山腳下某某村民喂養的母雞不見了,可時隔不久,這母雞卻“咯咯咯”地帶著一窩長得跟本地雞全不一樣的小雞回到籠子里;某某村民的母豬突然失蹤,數月后卻帶回七八只長得精靈健壯的小豬仔回欄……納悶很久,人們才明白原來是在林中意外與公野豬和雄山雞交配所致。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人民網] [作者:吳玉帛] [編輯:劉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