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交通:文明禮讓路自寬
文明交通篇
2006年,“路怒”(roadrage)一詞入選“2006年度華語地區中文新詞榜”,從此進入中國媒體的視線。在新版牛津詞語大辭典中,“路怒”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相當于國人常說的“堵車又堵心”。
而在南寧市,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紓解交通壓力,提升服務質量,采取了禁止鳴笛、道路渠化、宣傳服務并舉等方法,讓文明順暢的交通環境成為一道真正的城市風景線。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8/27/466fdee0c9dabcbff4f29f9cc3cb0e47.jpg)
11月11日,廣西南寧市濱湖路,等紅燈的行人及電動車,一切井然有序。
城區:聽不到車輛鳴笛
11月8日晚,記者飛抵南寧市,也許因為夜幕的遮蔽,這座城市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聽覺上的。
在乘車前往市區的一路上,只見窗外街道寬闊、霓虹閃亮、車來車往,但除了汽車行駛時的轟鳴聲之外,很少聽到刺耳的雜聲。
記者所住的酒店位于金湖路和祥賓路兩條大道的交叉地帶,周邊高層商住樓林立。但無論白天黑夜,都很難聽到電動車報警聲、汽車鳴笛聲,讓人睡得十分安穩。
一位姓楊的南寧市民向記者坦言,在這種以安靜為主的交通大環境下,自己開車時的心情也會變得比較平和,即使遇到大堵車,也不好意思猛按喇叭。
“我希望每個城市都能像南寧這樣禁鳴喇叭。”市民周先生總結了市區禁鳴喇叭的幾大好處:減少噪音,創造安靜文明的公眾環境;增強安全意識,司機行車和行人過街都格外警覺,減少交通事故;避免路人受到驚嚇,一時心慌造成意外。
據了解,作為文明交通的一項重點整治內容,南寧市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禁鳴喇叭,這一良好的文明習慣已堅持了近20年。
南寧市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韋浩國回憶說,當時的整治力度非常大,違章的市民不僅要接受處罰,還要到電視臺、電臺認錯道歉。后來有些市民怕自己在無意中按響喇叭違反規章,干脆把電動車、摩托車上的喇叭全給拆了。久而久之,市區內不鳴喇叭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記者點評:
一座城市的素養,往往體現為一種大氣寬容、安靜成長的態度。不打擾,不急躁,處處為他人著想,本就是文明的一種具體表現。文明禮讓路自寬。
道路:白線分流行之有道
11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南寧市民族大道、濱江路與雙擁路的交叉路口。作為市區主干道上最典型的交通匯流區域,這個十字路口車流如織卻行駛有序。機動車、電動車、自行車、行人各行其道,紅燈亮起時,大家規規矩矩地待在各自的等候區內。
記者留意到,這個路口的4條主干道都被綠化帶和白線劃分成了4條:主機動車道、輔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另外還設有行人過街的安全島。這樣一來,原本從兩個方向對流的車輛會以上輔路、向右轉的方式避開中央路口,而行人則有了充足的二次過街等待空間。
此外,在人民中路、濱湖路、園湖路、茶花園路等處,記者發現無論寬窄,所有道路均以白線清楚標注出機動車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右轉標志、直行標志等,讓行人和司機對每條車道的功能一目了然。甚至就連行人過街的斑馬線旁邊,也特意多劃出一塊非機動車過街專用道,有效實現人車分流、機非分離,杜絕機動車搶行、壓黃線、亂變線等違章行為。
實際上,就在七八年前,南寧市的多個城區都還是交通“腸梗阻”的重災區。韋浩國說:“如今的暢通無阻,得益于道路渠化、分流。”
道路渠化是一種采取設置交通島或者交通標線、設立標志來疏導、引導道路交通流,并使交通流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目前已在上海、大連、桂林、南寧等多個城市開展。
目前,南寧市已有300多個交叉路口進行了合理的渠化改造,極大地改善了市區交通網絡的通行能力。記者點評:
若能做到條條大路通羅馬,自然沒人去擠那獨木橋。渠化道路是一種紓解交通壓力的好方法,但前提是城市道路規劃跟得上。為城市路網建設留余地,也就是為城市的發展留后路。
宣傳巴士:對內對外都是文明窗口
11月10日下午,在南寧市竹溪立交橋下的公交總站,一輛嶄新的綠色純電動巴士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車頭上,“文明從點滴做起,和諧從你我開始”的標語十分醒目。車身上,一幅幅巨型照片生動地表現出南寧市民給外國游客指路、小學生排隊過馬路等文明場景。車廂內,宣傳版畫上寫著“乘坐一次電動汽車,可減排一氧化碳20克,顆粒物2克,碳氫化合物18克”等節能減排知識。
南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便是南寧市的交通安全宣傳巴士!”
自2009年底實施至今,全南寧市的交通安全宣傳巴士有數十輛,包括純電動公交車和普通公交車,涉及線路覆蓋80%以上的城區。
該負責人介紹,交通安全宣傳巴士是廣西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工作的示范點之一。之所以用公交車來做宣傳巴士,主要是看中公交車具有流動性強、宣傳覆蓋面廣、客流穩定等特點,能很好地成為文明交通安全宣傳的載體。
她指著車身上的宣傳畫和標語告訴記者,每輛宣傳巴士上的宣傳內容都不一樣,有針對青年駕駛員的宣傳,也有針對中老年人、中小學生、新駕駛員、職業司機、外來人口及群體的宣傳,目的是突出交通安全“分眾宣傳”的理念。記者點評:
都說公交車是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而南寧市的交通安全宣傳巴士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從內到外、沿途沿站都在宣傳文明交通知識,很好地發揮了“文明窗口”的職責和義務。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