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人偶同演”鬧元宵
臨高元宵節都有演木偶戲的習慣。木偶戲,又叫“公仔戲”,已有四百年歷史,以瓊劇唱腔與表演為基調,在人物上與瓊劇一樣也有生、旦、雜、丑等角色之分。臨高木偶戲的特點是“人偶同演”。舞臺不設布幛,演員化裝與木偶同時登臺合演,演員擎仗頭木偶化裝登臺,互為一體,合扮同一角色,人偶交叉表演,自古至今,自成一派,成為我國木偶藝術園地稀有的劇種。臨高木偶戲據說最早源于當地村民祈求平安而演出的一種戲。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47f4e430be76f7c540dc862fbe344926.jpg)
海南人民熱情踩高蹺,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
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之稱的臨高,元宵的活動多姿多彩,除了演木偶戲,還有鄉土味濃厚的鼓樂。正月十五的晚上,文瀾江畔,一片歡騰,臨高城鄉群眾,唱漁歌“哩哩美”,對山歌“嚨么哩”,舞龍舞獅,敲鑼打鼓,歡歡喜喜鬧元宵。
【瓊海】元宵節賽肥雞
多年來,瓊海樂城就有元宵節舉辦肥雞比賽的獨特民俗。即在元宵節,在青石磚鋪就的老街兩旁,各家門口都擺出一張八仙桌,桌上擺著一只泛著油光、讓人垂涎欲滴的水煮雞,由村里鄉賢組成的評委會評選出奪魁肥雞。肥雞嘴里叼著鮮花,脖子掛著項鏈,象征美好生活。誰家的雞最肥,說明誰家會養雞,也是最勤勞的象征,自然會得到鄉親尊敬。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b6fa562330c42699f3fe997d650546aa.jpg)
????美味的賽肥雞
【儋州】儋州調聲悠悠“鬧小年”
每逢節日,儋州人喜歡成群結隊地調聲對歌。調聲起源于人們在田間勞作和喜慶佳節的娛樂,其曲調有100多種,歌詞韻律整齊、舞蹈歡快活潑。元宵這天,許多青年男女都盛裝打扮先上集市逛街,然后匯集到鎮外的調聲場,集體賽歌。三都鎮的共鳴坡、舊州坡,中和鎮的趕雞坡、來賞江口,木棠鎮的朗閭澇、王河澇等,都是儋州較有名的調聲場。這些調聲場節日里往往匯集了成千上萬的調聲者和欣賞者,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萬寧】“海南龍鄉”元宵燈會大舞龍
“元宵燈會”是萬寧市傳統的元宵佳節的節目,人們在燈會上可以觀賞到各式各樣的花燈,如十八羅漢、雄雞起舞、觀音座蓮孔雀開屏等,同時更能欣賞到精彩的舞龍表演。每年的萬寧元宵燈會上,總有兩條長達幾十米的巨龍翻飛。一條是出自萬城鎮西門社區的西門青龍,一條是出自萬城鎮賓王村的賓王紅龍,相傳西門青龍為龍母,賓王紅龍為龍公,兩條龍一雌一雄,一青一紅,青龍比紅龍體形稍大。萬寧的舞龍文化在海南享有盛名,萬城鎮賓王村被譽為“海南龍鄉”,西門青龍和賓王紅龍也經常受邀出行,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76caa5cb7087b48d109b473dbe3e726f.jpg)
????元宵燈會大舞龍
【白沙】吃油煎元宵、耍燈、踩高蹺,熱鬧“過大年”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名“燈節”,白沙縣又叫“過大年”,實指正月十四到十六這三日,民間吃元宵或油煎元宵。過去,縣城及鄉村都要舉行掛燈、耍燈等民間文藝活動。其中以耍燈為主,通夜演戲,稱“天明戲”。并表演彩船、地驢、水獸、社火、龍燈、獅子等民間舞蹈,小孩子提著各種燈籠上街玩耍,到處鑼鼓喧天,一派熱鬧景象。現在掛燈、小孩提燈玩耍者減少,多由文化部門舉辦燈展、猜燈謎活動,城鄉一些單位表演獅子、彩龍、采蓮船、踩高蹺等。
【樂東】元宵春游燈籠知
“今歲村里男多少,元宵春游燈籠知”。樂東黃流花燈已有百年歷史,起初是為慶賀家中添丁而做的吉祥物,隨著時間推移,花燈制作漸成風氣。黃流花燈與其他地方最大的區別在于燈車和燈游。元宵這天,人們會用轎子抬著木制的關公像、駕牛燈車、手持燈籠,風風火火,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男女老少夾道相迎,場面蔚為壯觀。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6ca728d0bd3e938345093d867d91da65.jpg)
????炸元宵也很受海南人民的歡迎
【東方】貼錯春聯元宵要補過年
東方人們在貼春聯時,“忌”說錯話,“忌”貼錯春聯,特別是小孩更不能把新貼的春聯撕掉,否則,就代表不吉利,這一年不順,那么就要在元宵節那天補過年。如果在大年初一至初三發生了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例如,拜公時忽然燈火或香燭熄滅、爆竹不響、春聯被小孩撕破、吃飯落筷、打破碗碟、做惡夢……那也得在元宵節那天重新張貼對聯,燒香點燭拜祖先,這種情況稱為“補年”。
【定安】元宵吃艾粑收獲吉祥與幸福
“定安艾粑飄出椰香濃”,元宵吃艾粑,是定安各地的傳統。艾粑是用糯米粉包餡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種餡類,芝麻類、花生類、椰絲類等。但它并不注重餡料,而更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軟滑而不粘,這才是真正的功夫。剝掉外面的一層綠綠的葉子,輕輕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軟軟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元宵吃艾粑象征吉祥和幸福,甜蜜和芬芳,豐收和歡樂,友好與情誼。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7dd31623a8829f7dd5ef67fe41e541c1.jpg)
????定安艾粑飄出椰香濃
【陵水】“游公日”變“游燈日”
元宵游燈是是陵水縣人民每年元宵佳節傳統習慣。民國時期,每年農歷正月的十三日至十六日是元宵節的“游公日”。在這四個晚上,各廟“公”的賢子賢孫們,肩抬用木頭雕成的“公”,手執多彩多姿的燈籠,穿街串巷游行,活動一般從晚上8點左右至第二天早上才結束。建國后,游“公”活動停止。直到80年代初期又才恢復,但游“公”已被游“燈”所取代,該活動由政府組織,由各廟宇所在地基層組織進行活動,各廟宇信徒們或用卡車,或用小型汽車,用布裝燈光、電器,花卉制成多姿多彩的花燈。元宵當晚,人們都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陵城鎮觀賞一年一度的陵水元宵燈會,場景十分壯觀。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23/2543e3f65a88c1c65ba4b9c6b9360704.jpg)
????海南花燈鬧新春
【海口】獨具特色換花節
正月十五,海口有雄獅鬧春、花謎戲春、瓊劇、歌舞慶春等多項活動,而最具特色的當屬換花節了。每到這天,府城華燈齊放,人流如海,鮮花滿街。海口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人,紛紛手持鮮花,沿著海府大道涌向府城,形成一支換花大軍。換花者心理因人而異,多數人換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青年人則把換花節當作交朋結友的大好時機,愿以花為媒,覓到知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古老的換花節已被人們賦予許多新意,但其風格永遠是浪漫和溫馨。每到農歷正月十五,不分民族、年齡的大批人潮便會涌到府城鎮來參加換花節。
【其他市縣】花燈俏人們鬧
海南其他多個市縣至今還保留著元宵花燈巡游的風俗。元宵的夜晚成了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元宵燈游,不僅造型逼真,而且注入時代內容,多組大型主題燈彩在煙花的伴隨下,一路出燈、演燈,如龍行蛇舞,綿延數里。人們蜂擁而出,隨著燈隊,一邊拍照,一邊笑鬧。民俗活動是最能表達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它植根于百姓心中,雖然經歷了現代文明的不斷沖擊,但海南人民過元宵節的不少傳統民俗還是傳承了下來。過一個快樂、文明、祥和的元宵佳節,離不開獨具特色的海南元宵習俗,而這些民間傳統習俗也構成了國際旅游島獨一無二的魅力。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