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3/954d3274ad269b10ff9e8c50af07047b.jpg)
“4·20”蘆山地震發生后,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在通往災區的道路上,或搭車或步行,想方設法來到一線,為抗震救災奉獻著自己微薄卻感人的力量。
不拖救援工作后腿
大地開始搖晃時,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的大三學生劉雪琴正坐在教室里上課?;蝿咏Y束后,劉雪琴幫著老師一起安置學生,從早上一直忙到中午。當學校的事情安排妥當后,空閑下來的劉雪琴發現自己突然之間沒事做了?!拔腋械椒浅2涣晳T,于是萌發了去震中龍門鄉的想法?!?/p>
下午3點,劉雪琴提起自己遠行時習慣帶著的手提箱出發了。三個小時的路程,劉雪琴終于在下午6點到達龍門鄉人民政府,這里是災區暫時的抗震救災指揮部。
從未有過大型志愿服務經歷的劉雪琴并沒有因為現場的混亂而手足無措,而是在這種混亂中堅持著一個原則:不拖救援工作后腿,做簡單有效的工作。于是,劉雪琴聯合另外兩名志愿者成立了一個臨時志愿者登記處,開始登記安排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并將他們分成七個小組,以便開展第二天的志愿服務工作。
地震當晚的龍門鄉人民政府前人群穿梭,而劉雪琴無疑是那里的焦點人物之一:搭建帳篷有她的身影,安排志愿者有她的聲音,勸著其他人員休息后,她還和另外兩名志愿者一起,將登記好的志愿者分組安排,一直忙到凌晨兩點。
抗災救人是第一位
第一次參加抗震救災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吳和春25歲,在水電列車電業局保定列電基地(今保定電力修造廠)上班?!澳莻€時候還沒有志愿者一說,是單位集體安排我們過去救援的,一共在那兒待了15天。”
之后,汶川地震他來了,并在這里待了3年,免費為災區及周邊地區的居民修理電視1000余臺;玉樹地震,他從四川趕到青海,住了15天,幫忙修理發電機和電視;舟曲泥石流,他從四川前往甘肅,待了13天,救出26人;彝良地震,他也從四川出發到云南,一待就是半年,直到雅安蘆山發生地震。他火速趕往雅安,20日午夜就已抵達,加入抗震救災。
已經62歲的吳和春個子不高,頭發花白了一大半,提著一個半舊的手提包,里面有修理電視機的各種工具。在龍門鄉,他和其他年輕志愿者一樣,搬送救災物資、搭帳篷、安置人群……別人讓他休息一會兒,他只是笑笑,依然繼續手上的活。在吳和春看來,抗災救人是第一位,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一定要去災區幫忙
在西南石油大學讀大一的莆田小伙許猶沒有想到,5年前剛剛經歷過汶川地震的四川,又再次經歷一場大震?!爱敃r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去災區,看能不能幫上忙?!痹S猶和記者是同一趟班車前往雅安,于是決定結伴而行。
到達龍門鄉后,許猶開始到處找事做,他是較早到達震中的個人志愿者之一。班上的同學得知他去了災區,紛紛發短信要他小心。許猶的朋友顯得有些無奈,“別人都從雅安往成都走,你卻從成都往雅安跑。”盡管如此,給大家報過平安后,許猶開始幫忙卸載車輛運輸進來的物資。記者寫稿時,總是看到他在身邊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待再次出現時已是汗流浹背。
夜晚的龍門鄉溫度降低,黑云密布。許多志愿者住的帳篷里都沒有棉被,盡管有帳篷遮風擋雨,但強勁的夜風依然透過縫隙吹在大家臉上。凌晨兩點,許猶實在無法忍受寒冷,唯有走出帳篷想辦法取暖。深夜的龍門鄉依然車輛往來,一批又一批救災物資從外面運進來。許猶已經沒有了睡意,加入到搬運物資的行列,直到早上7點。
22日早晨,記者要趕回蘆山縣城,問許猶要不要一起走,他搖了搖頭:“前兩天志愿者處于無序狀態,今早來了一個經驗豐富的志愿者,帶我們一起工作,我覺得有效多了,決定多留兩天再說?!倍饲埃S猶的同學已經多次發短信催促他返回學校。
在更多的地方做點事
記者還采訪到從北京前來的泓德中育項目人員蘆山救助項目負責人公正。地震之后第二天,公正就從北京來到蘆山,剛到現場就尋找蘆山應急指揮部,但沒有得到有關救援應急的工作安排。盡管如此,公正并沒有懈怠,他對記者說,災區要做的事很多,除了應急救援之外,還有很多協調工作和震區調研工作需要人做。所以,22日上午,他從蘆山出發,前往附近的天全縣仁義鄉石橋村安置點,從事物資分發工作。與此同時,他還與一家專業開展飲水研究的機構協作,一起開展震區水凈化工作,觀察水質變化,以保證災區民眾飲水安全。
對于有些志愿者來說,因為工作性質緣故,很難在災區呆很長時間。比如從事通訊服務的志愿者,鑒于災區的通訊很快就會得到恢復,他們也會過早離開。但是公正表示自己不會待太短時間,因為災區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爸灰阒鲃訉ふ?,就會發揮一個志愿者應有的責任。”公正表示自己現在非常忙,還想在災區更多的地方做點事,獻上一份真誠的愛心。
公正同時對記者表示,通往災區一些地方的道路因為交通管制的原因會造成進出不便,有些地方能夠進去卻出不來,有些地方能夠出來卻進不去。公正知道,這些舉措都是為了保證生命通道暢通,作為志愿者,他能夠理解。公正表示,這些困難他都會盡量去克服。“既然是自愿服務的,自己的一種選擇,就應該努力去堅持。”另外,公正表示,他在災區最深的一點體會是,災區夜晚許多汽車穿行,志愿者身穿的服裝沒有反光標識,很容易被往來車輛撞到,希望志愿者能夠多加小心。
從這些志愿者身上,記者對于災區重建家園又多了一份信心、深了一份體會。
(圖)李正海的院子位于蘆山縣金花路75號。地震過后,他和街坊們在院子里支起灶臺,用家中僅剩的糧食為周圍的鄉親們做飯,還為人們提供免費的飯菜和飲用水。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诰W”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诰W http://m.yinhu3.com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 [作者:王珊珊] [編輯:劉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