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市民游客騎樓老街觀“絕活”
    來源: 海口網—海口晚報  時間: 2013-06-09

    海南“八音”表演(記者李漢仁 攝


      海口網6月9日消息(記者黎光)瓊式月餅、土法制糖、鹿龜酒、海南粉,這些海口特色的食品今天都能在騎樓老街中山路品嘗到。當然,除了吃的,還有看的———今天是全國第八個“文化遺產日” ,由海口市文體局主辦,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海口市群眾藝術館、海口騎樓項目指揮部辦公室承辦的“第八個文化遺產日海口市系列宣傳活動”在中山路舉行,把各種深藏民間的絕活展現給市民和游客。

      “騎樓”椰雕只此一個

      在中山路張型富工作室展臺,張型富的兩個徒弟現場揮刀雕刻。邱春瑜跟張師父學習椰雕已有兩個多月,一個拋光的椰殼、一把簡單的雕刻工具“平刀”在她手里玩轉著,椰殼上出現騎樓、椰樹的浮雕圖案,形象逼真,很有海南地方特色。椰殼本是不值錢的東西,經過藝術加工后,它的價值就能體現出來,這是椰雕工藝的魅力。她表示,這個椰雕是應一位在海南過冬的退休老師的要求雕刻的,僅此一個,要讓這位老師把海南的風光帶回去。

      椰雕與黎錦一樣,有1000多年歷史。

      市民游客騎樓老街觀賞民間絕活

      家譜記載,海南椰雕大師高毓生祖上師承蘇東坡。張型富14歲進入海口市工藝廠學習,又師承高毓生,盡得真傳。

      虎舞虎虎生風

      一陣緊一陣慢的鑼鼓聲中,4只大老虎在土地公、土地婆的逗引下,在場上翻滾騰挪,氣勢非凡。

      虎舞是一項古老而優秀的民間藝術活動,集武術、舞蹈、表演于一身。據說虎舞起源于道教,天師派鼻祖張天師居龍虎山而在百姓中孕育出虎舞的雛形,到了南宋朝時便形成了虎舞。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虎舞自從明朝由中原傳入海南,至今大約已有三百多年。在海口三江鎮及其周邊農村僅存七支虎舞隊伍。因它帶有厚重的傳統色彩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而深得當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喜愛,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

      麒麟舞舞出吉祥

      幾個演員戴上面具,模仿麒麟的形象神態、歡騰跳躍,以展示勇武、炫耀威風。麒麟舞是烘托氣氛、宣染情境的慶典性舞蹈,是古老鄉村的吉慶之舞、吉祥之舞。

      “舞麒麟以娛樂”始于中原地區。后來,中原戰亂,難民南逃,這種舞蹈便隨著遷瓊始祖傳入海南,在海口市羊山地區的古村山寨落地生根,成為一枝獨秀的地方性喜慶吉祥的傳統舞蹈,成了當地春節、元宵、公期、婆期等盛大慶典、宗祠祭祀的一項文化內容,成為村民祈盼財丁興旺、人壽年豐、子孫賢能、吉祥如意的祭祀慶典和娛樂活動。

       海口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于2012年,是以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作為發起單位,成立的以從事開展民間國際文化交流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協會致力于促進海口文化發展繁榮,打造國際旅游島“文化高地” 。
    【詳情請點擊】

    2010-2011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運營合作,新聞報料QQ: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瓊ICP備050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