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媒體集中對“氣功大師”王林進行“解密”。被“裸身”后的王林也稱自己只是個耍雜藝的,會點民間的小把戲而已。但問題也在于此,為什么那么多人會把一個又一個“王林”奉為“大師”,對其頂禮膜拜,即便一個個真相戳穿后,下次照樣有人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科學素養的欠缺不足以解釋這一現象。我的看法是,這與時代的不確定性有關。
人總是要生活于某種預期中的,天然地恐懼風險,而風險的產生則跟不確定性相關。針對確定的預期給人一種穩定感。在轉型期時代,對多數人來說,求一個穩定的預期相對較難。但人在心理上又需要它,否則就會變得無所適從。在這種狀態下,各種妖言、各色神人等就會乘機出來,迷惑人們的心靈與心智。
我們的時代正處于急劇的變化和轉型之中。如果從1979年改革開放算起,轉型期已經歷了30多年。這次社會轉型的規模、速度、劇烈程度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少有,從而對人們的心理沖擊很大。最主要的是,轉型的道路并不平坦,有曲折有迂回甚至有反復。好比一群人坐在一輛顛簸的汽車上,雖然車上儲備充足,不會有饑餓,但因為這趟旅程幾乎無人涉足,前路千山萬水、障礙重重,坐在這樣一輛車上,豈不擔憂?
這種不確定性直接導致相當數量的人們思想混亂、信仰缺失,以及社會道德崩潰或失序。它使人們的心靈枯萎,急需安撫。于是,“王林”之類大師就應運而生。所以,與其說王林使用了什么手段,不如講人們需要一個這樣的人物,來指點迷津。
我們看到,就算王林的“本事”再大,他的主要活動舞臺也只在江西萍鄉的一個小縣城,他可以玩轉當地的官場,但與其結交的多為高官、顯貴、富商、演藝明星,如果認為這些人結交王“大師”,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政商人脈關系,從而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是很難說得通的。因為像劉志軍這樣的高官甚至比劉還大的官,像馬云這樣的巨富,像趙薇這樣的成名演員,還用得著搭王的“人脈”嗎?
唯一的解釋是,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他們需要“大師”來為自己“解惑”,求得某種心安。在一個急變動的社會,兩類人對不確定性的感受尤深,這就是官員和商人。人們常講,官場如同商場,商場如同戰場,說的就是這兩個場域的不確定性。
而且,這種不確定性還不是一般講的人與人之間的鉤心斗角,而是制度本身尚處于不斷的改革和完善之中。因為很多時候你并不知道自己會踩到哪根紅線,從而使自己好不容易“奮斗”得來的一切都打了水漂,甚至還有性命之憂。此種對未來的迷茫使得這兩類人在心底深處,會有一種隱秘的對命運的迷信感,需要“大師”們來指點。
而相對他們,普通百姓特別是中產階層的工作和生活要簡單、有規律得多,對未來的預知比較確定。所以我們看到,圍在“大師”們身邊尋求心靈指導的,幾乎沒有城市白領人士。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诰W”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诰W http://m.yinhu3.com [來源: 成都商報] [作者:] [編輯:劉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