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精神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小到個人與家庭,大到國家和民族,精神都是我們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堅持前行的力量。
其實,海口晚報的精神從創辦之初就已經存在,經歷了20多年的沉淀,終于在我們這一代晚報人上進行了總結及升華,錘煉出了“忠誠、守望、創新、致遠”這八字精神。
我們只是晚報的一個個體,談整個報社的精神,還無法達到這個高度,只能從個人的體會中去領悟其中的精髓。
看一個單位的精神,還是要從人看起。如果一個單位的個體都是萎靡不振、不思進取、碌碌無為,那這個單位的精神可以說已經死亡,或者說正在凋零。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行尸走肉,一個沒有精神的單位,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
我來晚報8年了,這8年中,我從一個毛頭小伙子成長為一個中層領導干部,除了創造一些價值,取得一些成績外,最大的成就就是我理解了這個單位的精神,這是一個讓所有成員,只要你愿意努力就一定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這個舞臺盡管不是完美的,但它能夠容忍我們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而且能夠給你時間去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最后讓你在一個巨大的領域里發揮自己,燃燒自己的才華,與這個集體同舟共濟,共同成長,最后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這里,我學會了寬容,不要太去計較自己的得失,也不要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也懂得了淡定,不為利益而患得患失,不為別人的指責而懷恨在心,這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最后也明白了舍得的含義,其實人生都在取舍之間,該取得要取,該舍得要懂得去舍棄,一念之間,善惡已分。
忠誠,字面理解非常容易,真心做到非常困難。中國古代忠誠于國家和民族的人之所以能夠名垂千史,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精神,這個精神讓他們嚴苛自己的一生,永不背叛自己的諾言,例如岳母刺字下的岳武穆,從小立志驅除韃虜的戚繼光,一身正氣的青天海瑞,他們都是有信仰有精神的歷史代表人物,他們的人生波瀾壯闊,精彩紛呈,這是一種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忠誠的具體體現。
守望,是一種境界,幸福的時候,叫幸福的守望,苦難的時候是苦難的守望,守望的是什么?是一種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無論眼前有多大的困難,是多么難捱的時光,懂得守望的人,一定能夠達到光輝的未來。就像我們的晚報,一代代晚報人在忠誠的守望,才造就了今天的輝煌。而未來更需要我們這一代、甚至我們的下一代繼續守望,因為只有守望,才有未來。
創新,是一種現代詞語,它的含義更加超前,一成不變的是忠誠,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守望,而變化的則是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在紙媒體受到越來越大沖擊的時候,我們的未來在哪里?這就落在了創新這個精神上,不是所有的創新都能成為一種精神,但不去創新,必然會被歷史所淘汰。在大環境轉型的關鍵時機,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我們這一代的身上,創新成為我們發展的必由之路。
致遠,是要有遠大的理想、事業上的抱負、追求卓越。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許多人認為,自己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而實際上最終都落于平庸,就是僅僅理解了字面的意思,而沒有去思考真正的理想往往與現實聯系在一起的。今天我們所有的拼搏與汗水,都是在實踐著致遠的抱負,致遠就是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是一種默默耕耘的辛苦,只有在不斷吃虧、吃苦、磨難、汗水交織在一起的人生經歷,才有機會抵達那個致遠的抱負。
或許,我對晚報精神的理解還太膚淺,只能從個人的感悟中去分析個體的精神,而作為晚報的精神,則是我們每一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晚報人去不斷學習、實踐的宏偉藍圖,努力吧,我們所有的晚報人,為這個崇高的精神去創造一個屬于我們晚報人的事業天堂。
?
相關鏈接:
回 眸 ——寫在《海口晚報》創刊25周年之際
把新聞寫在大地上 把稿子寫進群眾心間 ——海口晚報精神有感
海口晚報 我們為之共同奮斗的家
海口晚報25周年微博有獎轉發
海口晚報25周年啦,回饋新老讀者搶樓送話費咯!
海口晚報忠實讀者陳宗利 13年似“情人”相守
海口晚報忠誠讀者:女兒愛讀晚報考上好大學
?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