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白駒過隙,不知不覺,我到報社已經一年了。翻看過去一年的報紙,發現自己竟然編了這么多版。細細翻閱,仿佛看到了許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富有窮,他們有著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故事。細細翻讀,文章有好看的,也有比較平淡的,但篇篇都很親切,因為都滲透著同事的心血和自己的汗水,還有自己在編輯過程中的收獲和感動。
我主要負責《市民之聲》版的編輯,顧名思義,是關系市民生活的新聞,這個版的稿件較為瑣碎,在編輯過程中,我領悟到很多東西。
我個人的聲音也許很微弱,但令我欣慰的是,我通過我編的版面,放大了弱者的聲音。幸福大多相似,不幸各有不同。我的工作記錄苦難,講述希望,這邊連著昨天,那頭連著明天。一次次,當一篇篇稿件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時,當一個個問題得到解決時,當一名名弱者的困苦得到解決時……我仿佛看到當事人那一雙雙熱切的、無助的眼神充滿了欣慰,我在為當事人高興的同時,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職業榮譽感頓時得到升華。我想,這,正是我的工作意義之所在。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最終獲得了什么,而在于曾經努力追求過什么。夜班編輯是一份苦活,很多女孩子對此望而生畏。這一年來,我感到自己在做著一項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適應一個全新的平臺。人是環境的產物,不管你多么有才華,只有把自己放對了地方,才會做對的事情。
蒙田說過,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我的同事熱愛生活,他們總是在探索那些尚未到達的領域,總是在嘗試那些沒有人做過或者沒有人做成的事情。每天看到他們采寫的新聞,就仿佛看到他們奔波在大街小巷、城市鄉村的身影,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他們再苦再累也要把稿件發回報社,忠誠守望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我耳濡目染著同事的專業和敬業, 感謝我的同事,他們深入生活、深入基層、心中有人、筆下有情,他們講述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的境遇、體驗、所思所想,為我和讀者打開了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人生的一扇門。
優秀的員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忠誠于所服務的單位,工作積極主動,不墨守成規,富有創造力,勇于擔當工作重任,并不斷追求完美去獲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我們要把忠誠于報社作為個人發展的座右銘,與報社同甘共苦,共謀發展。
“忠誠、守望、創新、致遠”,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種超越。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過,人猶如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晚報精神要塑造的就是有思想的“蘆葦”。晚報精神是一個支點,它能支撐每個人心中的夢想,讓我們勇于有夢,敢于追夢,勤于圓夢,有夢才有未來。
作為海口晚報的一名成員,我們除了要把本職工作做好,還要深化對晚報精神的認識,努力踐行晚報精神,不斷為海口晚報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25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海口晚報人志在一流的心路歷程,正穿越時空滲透到我們的靈魂當中。一代又一代海口晚報人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一定能讓我們贏得光明的前景和美好的未來!
?
相關鏈接:
總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們前行寫在海口晚報25周年
《海口晚報》讀者最喜愛品牌評選揭曉
《海口晚報》25周年演講比賽今決賽 晚報人現場大聯歡
以忠為本 共筑“海口晚報夢” 海口晚報精神之我見
創新致遠 篤行不倦 ——淺談海口晚報精神
回 眸 ——寫在《海口晚報》創刊25周年之際
海口晚報25周年微博有獎轉發
海口晚報 我們為之共同奮斗的家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口網] [作者:倫慧強] [編輯: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