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今年重點抓好五件事: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切實穩定種植面積,著力提高單產,優化品種結構,推進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農業結構。支持重要緊缺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支持優勢產區發展油料等經濟作物,穩定生豬生產,實施奶業振興規劃,推進畜牧水產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建設。大規模開展土地整治,實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加強灌區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到明年底,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和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再解決600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增加500萬沼氣用戶,繼續加強農村電網、郵政通信和社會事業等基礎建設。四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銷售,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小城鎮建設,壯大縣域經濟。五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今年將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新標準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貧對象覆蓋4007萬人,這標志著我國扶貧開發進入一個新階段。要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堅持開發式扶貧,重點抓好整村推進、勞動力轉移培訓、產業化扶貧和移民扶貧,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問題并努力實現脫貧致富。
全面加強“三農”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7161億元,比上年增加1206億元。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投入,取消縣及縣以下相關資金配套要求。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向主產區傾斜,加大對產糧大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財政獎勵和糧食產業建設項目的扶持力度。二要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今年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平均每斤分別提高0.11元和0.13元。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增加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豬肉儲備,加強農產品市場調控。三要進一步增加農業補貼。中央財政擬安排補貼資金1230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繼續增加糧食直補。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范圍,實施油茶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中央財政擬安排資金130億元,比上年增加90億元。根據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及時增加農資綜合補貼。四要加快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廣和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支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提供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五要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賦予農民包括離鄉農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堅持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改革。積極穩妥化解鄉村債務。
(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今年要圍繞保增長、促升級,重點抓好產業結構調整。一是認真實施汽車、鋼鐵、造船、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著力解決這些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二是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并購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抓緊落實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資擔保體系,簡化貸款程序,增加貸款規模。中央財政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從39億元增加到96億元。繼續實行鼓勵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增加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四是積極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建設創新型企業。中央財政擬安排200億元專項資金,主要用貼息方式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適應市場變化,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經營水平。五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咨詢、軟件和創意產業發展,拓展新興服務領域。提升傳統服務業。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要與擴內需、促增長,調結構、上水平緊密結合起來。今年中央財政科技投入1461億元,增長25.6%。一要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是科技重大專項。選擇一些帶動力強、影響面大、見效快的項目抓緊開展工作,爭取盡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支撐產業振興和經濟長遠發展。二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動員更多科技人員投身經濟建設第一線,推廣技術、研發產品、創辦科技型企業。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三要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落實自主研發重大裝備國內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購制度,著力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提高裝備制造業集成創新和國產化水平。四要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節能環保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群,創造新的社會需求。五要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繼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公用平臺建設。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智力,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