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謝晉導演的《紅色娘子軍》獲得極大成功,影片故事和片中的祝希娟飾演的吳瓊花、王心剛飾演的洪常青以及陳強飾演的惡霸地主南霸天等藝術形象深入人心。
???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謝晉導演的《紅色娘子軍》獲得極大成功,影片故事和片中的祝希娟飾演的吳瓊花、王心剛飾演的洪常青以及陳強飾演的惡霸地主南霸天等藝術形象深入人心。影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斗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影片很好的把握了女主人公吳瓊花勇敢倔強、深沉善良的性格,塑造了紅軍干部洪常青高大光輝的英雄形象,具有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該片獲1962年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1964年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1995年“中國電影世紀獎”。
她的傳奇
行軍中分娩背著孩子戰斗
21歲報名參軍迅速投身戰斗
1910年5月,王運梅出生在陽江鎮一個貧苦家庭。三叔王啟宏是紅軍戰士,哥哥王運棟參加共產黨的地下工作,后遭敵人追捕被迫逃往南洋。
1931年3月,樂會縣(1958年瓊東、樂會、及萬寧縣部分區域,合并為瓊海縣)婦女們在當地黨組織領導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軍”,主要負責紅軍部隊的后勤和宣傳工作。據陽江鎮文化站原站長龐啟江介紹,當時這支隊伍并沒有槍械等武器,還不是武裝隊伍。1931年5月,瓊崖特委在樂會縣發布招募女子軍的布告,號召婦女們“拿起槍來和男子并肩作戰”,許多年輕姑娘見到布告后紛紛報名,其中就有21歲的王運梅。
當時報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篩選出了一百名左右。這些女性大多來自窮苦農村家庭。隨后,中共瓊崖特委將“赤色娘子軍”改編為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特務連(即紅色娘子軍連),由當時的海南瓊崖師部直接領導,全連分為三個排,王時香任指導員,龐瓊花擔任連長,馮增敏、龐學、黃墩英分別任一、二、三排排長。
女子特務連成立后接受了完全軍事化的訓練,原先這支隊伍的任務是保衛領導機關、看守犯人和宣傳工作,隨著戰斗形式的變化,她們很快投身到戰斗中。
行軍途中分娩孩子不幸夭折
看過電影《紅色娘子軍》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軍途中生下孩子的女戰士,這個人物的原型就是王運梅。
1931年6月,瓊崖紅軍決定消滅樂會縣的國民黨“剿共”總指揮陳貴宛部隊,娘子軍奉命配合紅三團和赤衛隊的誘敵戰術伏擊沙帽嶺,當時娘子軍當時從沙帽嶺的山溝中行進,國民黨部隊見到我們的隊伍都是娘子軍,一邊率部急追過來,一邊大叫道:“那是女的,不要怕,不要怕,活捉她們,誰捉到歸誰。”
娘子軍邊開槍邊后撤,佯裝敗退,敵方很快被引誘到伏擊圈,埋伏在一旁的紅軍主力趁機發動猛攻,對方猝不及防,亂作一團,不到一小時就被擊潰。隨后,娘子軍特務連又在火燒文市炮樓戰斗中,活捉了惡霸“馮朝天”(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南霸天”的原型之一)。幾場戰爭下來,娘子軍聲名鵲起,許多女性紛紛要求加入,1932年春,瓊崖特委決定擴編這支武裝隊伍,娘子軍新增2個連,共有140多人,娘子軍配合紅軍主力先后拔除了樂會、瓊東、萬寧、定安、文昌五縣的多個敵據點。
1932年8月,國民黨的警衛旅陳漢光率領大量人員再次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考慮到敵強我弱的局勢,瓊崖紅軍決定將部隊再次向母瑞山轉移以保存革命力量,隊伍開始了艱難的行軍。
1932年秋,懷孕的王運梅在跟隨大隊行至母瑞山附近時分娩,女戰友們找來樹枝、山葵葉、芭蕉葉搭成臨時產棚,王運梅的兒子順利出世。為逃避國民黨部隊的追擊,第二天,王運梅就抱著孩子和戰友們繼續前進。因缺乏營養,加上行進途中的惡劣環境,王運梅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在她的懷里停止了呼吸,連父親也沒來得及看上一眼。當時小孩尸體被掩埋在一棵樹下,后來王運梅找了很多次也沒有找到具體位置。
她的晚年
102歲高齡時入黨在紀念園當講解員
2010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王運梅得知自己還不是黨員,當晚就打電話給外孫女馬世菊,要求入黨。有著10多年黨齡的馬世菊決定幫外婆了卻這近一個世紀的執著。
2010年6月30日,一封由馬世菊代筆的入黨申請書交到了陽江鎮嶺下村黨支部。因為申請人身份的特殊,王運梅的入黨志愿先后引起了陽江鎮委、瓊海市委組織部、海南省委組織部的關注。
在《入黨培養對象考察寫實簿》《入黨志愿書》這兩份入黨材料上,詳細記錄了兩年來王運梅接受組織培養、考察、審查等過程。2011年6月,王運梅被確定為入黨培養對象;2012年6月,她被確定為入黨發展對象。2012年7月4日,陽江鎮黨委研究決定,接受她為中共預備黨員。
2000年,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建成后,王運梅和同是紅色娘子軍的潘先英、盧業香住進了紀念園。盡管有專人照顧飲食起居,但當時90歲高齡的王運梅和另外兩位姐妹也沒閑著。3人不僅在園內挑水種菜還擔任紀念園的義務“講解員”,給游客介紹紅色娘子軍的事跡,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王運梅在生活還能自理時,堅持自己洗衣服,幫工作人員掃地、洗菜。她性格開朗,紀念園里常常能聽到她爽朗的笑聲。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南海網] [作者:] [編輯:周才能 實習生 鐘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