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黑車”非法營運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連日來,記者在海口暗訪發現,在秀英、機場、汽車站等地依然有“黑車”存在。部分路段“黑車”猖獗,運作手法隱秘,甚至與非法售票點形成利益鏈。
近來,“黑車”非法營運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連日來,記者在海口暗訪發現,在秀英、機場、汽車站等地依然有“黑車”存在。部分路段“黑車”猖獗,運作手法隱秘,甚至與非法售票點形成利益鏈。(3月17日《海南日報》)
全國兩會期間,隨著“黑車”話題的持續升溫,“黑車”再次陷入風口浪尖。與正規運營車輛相比,“黑車”無須注冊登記、不用交稅,年檢和強險都靠自覺,其安全性差,責任主體不清,責任償付能力有限等等,“黑車”的危害無異于一鍋粥里的老鼠屎,其低成本的運營擾亂的是整個汽車營運的市場秩序,危害的更是廣大乘客的安全及利益。
治理“黑車”,勢在必行。然而,這些看見候車的人就會迎上去主動搭訕的“熱情陌生人”,相關監管部門卻總是看不見、抓不著。即便監管部門發力嚴打,也是見好就收,運動式的治理,其效果自然也就是一陣風。嚴打后續乏力,監管如同摸瞎,更談不上長效機制,如此治理,自然無解。更何況對“貓”而言,抓的只是政績,對于“鼠”而言,被抓的卻是成本低、利潤大飯碗,養尊處優的“貓”去捉疲于奔命的“鼠”,自然無策。
筆者認為,打擊“黑車”不如治理“白車”。一些乘客明知“黑車”危,偏向“黑車”行,其緣由就在于公共交通資源配置不足,給“黑車”生存留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如公共交通高峰時段運力不足,營運時間短,線路設置不合理等等,難以滿足乘客的實際需求等等,最終導致“黑車”驅逐“白車”。除了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增加資源供給,更要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機制,如進一步放開出租車營運許可,允許一批“黑車”“洗白”;放開出租車總量控制,讓市場需求來決定出租車數量等等。除此,更要強化對營運車輛的規范管理,嚴厲打擊拒載、挑客、不打表、加塞客等比“黑車”還黑的惡劣行為。
只有公共交通發展進一步,“黑車”猖獗氣焰才會弱一分。只有變堵為疏,進一步放寬汽車營運市場,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功能和優勝劣汰的功能,才能“斬草又除根”,讓“黑車”失去市場,失去存在的土壤。所以,治理“黑車”,不妨從治理合法營運車輛開始。
?
?
相關鏈接:
三亞一季度12301受理旅游舉報16件 涉“黑車”6件打車軟件注冊審核存漏洞 乘客頻繁叫來黑車拼車軟件爭議:頻受資本青睞 恐成黑車洗白通道?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饒思銳]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