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夜,微雨,威坪河村村卻火了。鑼鼓喧天,煙花絢爛,鞭炮陣陣,伴隨著2700余村民的歡聲笑語,一條由板凳組合而成的百米“長龍”在河村村中冒雨前行,讓人目不暇接,給新春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


正月初五,夜,微雨,威坪河村村卻火了。鑼鼓喧天,煙花絢爛,鞭炮陣陣,伴隨著2700余村民的歡聲笑語,一條由板凳組合而成的百米“長龍”在河村村中冒雨前行,讓人目不暇接,給新春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氛圍。
威坪河村村板凳龍是一項傳統民間文藝活動,又稱迎燭。板凳龍分為龍頭、龍身、龍尾三大部分,其中龍身由許多節特制的板凳連接而成,每節板凳長約2米,凳面上裝4至5支燭火燈籠。板凳節數越多,龍就越長,過去,最多曾達到400多節的規模。舉行活動時鳴鑼開道、鞭炮齊鳴,走村串戶,場面十分壯觀。
“做板凳龍、舞板凳龍,有很多講究,每年60歲的老人必須在春節前把“龍頭”做好糊好,抬到河村村委大樓,50歲的負責給“龍”修橋補路,因為龍不能過橋,從一邊到另一邊需要搭建一條可以供龍通行的路。40歲的中年人是舞龍的主力軍,每年負責籌劃板凳龍的數量,板凳龍的長短,就取決于40歲的中年人。30歲的青年負責拖抬龍頭,20歲的小伙子組織舉旗開道”村書記徐東漢說。
“今年的板凳龍由92條板凳組合而成,每條板凳長2米,拼起來就是184米長。每條板凳上有4至5盞燈籠,有一色的火紅,也有五顏六色的,還有在燈籠上寫上吉祥語的,如“吉祥如意、開年大吉”等等”村長徐紅輝介紹說。
晚上6點鐘,板凳龍從河村村委大樓開始巡游,沿著村莊繞行一周,一路上村民都點起煙花爆竹,迎接長龍從自家門前經過,最后形成了整個村家家戶戶放煙花的熱烈場景。在喜慶的鼓樂聲中,近三千多名村民簇擁著龍燈繞村巡游,好不熱鬧。龍燈所到之處,爆竹聲、歡樂聲響成一片,祈福來年五谷豐登、人才興旺、和諧平安。
65歲的徐五大還告訴筆者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板凳龍”周游全村回到起點時,龍頭上所糊的紙就已經被村民們搶奪干凈了,就成了一個“赤裸裸”的龍頭了。搶奪龍頭上的“龍紙”,原來是為了來年懷有“龍子”而搶的,也就是保佑生子的意思,現在已經成了祈福的另一種形式了,搶來的“龍紙”會被供在家里。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來源: 杭州網] [作者:王建才]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