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碧油油的“綠寶石”里
記者帶您探訪海口秀英區永興鎮馮塘村,看古樸村落如何變成“世外桃源”
村里的大池塘
海南特區報訊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馮塘村到底有多美?如果不深入其中,你不會有最切身的感受——鄉村道路蜿蜒起伏,兩旁都是自然原始的鄉村美景,樸素的村舍、淳樸的村民、健壯的牛羊,還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花,開闊的濕地以及時不時就會看到各類家禽等……“我們把這里比作火山巖上的一塊‘綠寶石’。”昨日下午,海口秀英區永興鎮鎮委書記王波告訴記者,在秀英區區委書記張霽和秀英區區長黃鴻儒多次現場調研和指導之下,馮塘村采取共建開發模式。如今,這個原本就美麗動人的古村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
記者蘇鐘文/圖
看歷史
一個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冼夫人的后裔最早遷居到這里
馮塘村位于海口市西郊,屬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委會管轄。這里距海口市區26公里,距永興鎮12公里。馮塘村是一個有名的革命老村,全村53戶,200多人,以種植檳榔、黃皮、香蕉、橡膠等經濟作物為主。
昨日下午,記者驅車趕往馮塘村一探究竟,村民小組長馮太明告訴記者,馮塘村還是一個有著400年歷史的古村,村中央有一個5畝左右的石塘,最早遷居于此的是馮寶、冼夫人的后裔,他們圍塘而居,并以姓氏加上一個塘字作為村名。馮太明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馮塘村村民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犧牲。馮塘村后不到一公里處有座大墩山,與瓊崖縱隊抗日根據地儒萬山相連,那里曾經是馮白駒和他的戰友們秘密藏身之所。馮塘村民冒死為戰士們送糧食、送鹽巴。91歲的馮乃春老人對記者說:“以前我們村有200多人,到解放時只剩下61人,這些年才慢慢恢復到280多人。”這些事實有力地說明了馮塘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紅色村莊”。
滿地家禽
看樣本
7大鄉村景觀各具特色,有美食有美景還可體驗垂釣樂趣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馮塘村盡管生態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卻一直‘藏在深閨無人識’,而馮塘村的美,也遲遲沒有得到升華。”秀英區永興鎮鎮委書記王波對記者說,一直到有企業進入與馮塘村共建開發模式后,馮塘村才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波告訴記者,作為海口市比較邊遠的鄉村,馮塘村有許多得天獨厚的鄉村旅游資源,過去由于沒有住宿、餐飲以及便利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村里只適合開展很小范圍的徒步、探險等活動。那些古樸的火山石屋和美麗的鄉村田園,就像養在深閨的妙齡女子,鮮為人知。2014年末,海口天堡嘉圓實業有限公司正式入駐馮塘村,經過大半年的傾力打造,以馮塘村為基礎打造的“馮塘綠園”已經成為海口鄉村旅游的新亮點。
“目前,馮塘綠園園區以馮塘村為根基、以橄欖園為核心,在2500多畝的范圍里,圍繞茂密的熱帶火山雨林和郁郁蔥蔥的橄欖林,開辟出龍棲谷、橄欖園、櫻花園、孔雀園、景觀大道、古村、荷花塘等七大鄉村景觀。”
新建設施
記者昨日實地探訪發現,馮塘綠園這七大鄉村景觀,各具特色。龍棲谷原始生態,充滿野趣;橄欖園綠蔭疊翠,清爽怡人;櫻花園絢麗大氣,熱情奔放;孔雀園孔雀開屏,吉祥富貴;景觀大道嫩綠的各種果樹,讓人充滿遐想;古村厚樸古拙,蘊藏多少歷史文化;而在荷花塘,面對一塘搖晃著的大葉子,您是否會想起宋人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詩句呢?
現在來到馮塘村,市民可以有許多種選擇,可以坐在橄欖園的搖椅上搖擺著發呆,讓靈魂遠離喧囂;可以在橄欖樹綠蔭下的長椅上,透過樹葉的縫隙仰望天空,讓心靈云游一番;可以邊漫步邊觀賞火一般熱情的櫻花;也可以邀上三五個知己,在古村前的石塘體驗垂釣的樂趣;還可以帶上一家老小,徒步穿越野趣天成的龍棲谷,感受大自然帶給您的喜悅;或者與開屏的吉祥孔雀合照一張相片;或者要來一壺蓮花茶,在舒緩的音樂中,享受只屬于自己的悠閑時光;或者幾家人聚在一起,點上一桌豐盛的馮塘佳肴,讓快樂和幸福由舌尖向全身散發。
看發展
利用農民土地開發客棧,創辦“互聯網+”平臺銷售農產品
王波告訴記者,企業與馮塘村的合作模式,是以馮塘村作為開發的平臺和核心,在保護古村的前提下,古屋修舊如舊,開發、引進新業態,增加配套設施,注入文化藝術元素,開展藝術家聯盟的經營模式。在原生態的田園風光的背景里,進行生態保護,基礎配套,不砍一棵樹,不拆一間房,不占農戶的一分地。利用農民的土地(交通便利、生態好的果園地)進行客棧開發,公司出資金、農民出場地,建成客棧后由公司統一經營,收入與農戶分成。原有的修復好的古屋同樣由公司統一經營。集體用地采取租賃和合作的模式進行有效開發,采取公司加農戶的模式。
同時,村里成立發展基金,每年從經營利潤中提取5%作為發展基金,用于設施配套和扶持村里的經濟發展。成立教育獎學基金,作為獎勵和扶助村里的孩子,進入更高的學府深造。開辦醫務室,給村民創造便利的醫療衛生條件。創辦“互聯網+”平臺,通過互聯網平臺,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提高農民的收入。
此外,還把農戶的荒地進行改良,引進新的品種,改變傳統的種植模式,進行產業升級,比如引種了百香果、檸檬等,免費為村民提供種苗,并定價回購,增加農民的收入。而在招工方面,新招收的員工以農戶為主,每家每戶都照顧安排至少一人上崗,個別家庭照顧2-3名員工,月工資不低于2000元,年收入24000元以上,比農戶的家庭收入有了較大的增長。
綠樹成蔭
看賬本
村里70歲以上老人每個月可領補助,村民年年拿分紅
“自從美麗鄉村創建以來,已安排馮塘村本村及周邊村莊80人上崗工作,解決了多名大齡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園區還給7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基本生活費。”馮塘村村民小組組長馮太明告訴記者,現在還給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定期發放生活補助,每人200元。而放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馮太明說,現在全村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村民們不但每年能拿到分紅,逢年過節有禮品發放,而且通過種植業的帶動下,經濟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口的大榕樹
村里還專門開設了“馮塘農民培訓學校”,幫助農民種植新的創收農產品。為了讓村民擺脫貧困,走上共同致富之路,還在園區設立了“橄欖研究所”和“蜂蜜文化研究所”。
“你看,這一片橄欖林是海南唯一成林的最大的橄欖林,橄欖樹不僅是和平的象征,同時也是浪漫愛情和表示友好的象征。”馮太明說,這些橄欖樹是青橄欖,種苗是從遙遠的斯里蘭卡飄洋過海而來。每年5-8月開花,8-10月掛果,10-12月果實成熟,這些生長在火山巖上的橄欖果含有大量的鈣,防癌和抗衰老的功效超過絕大多數的水果。
而在馮太明看來,美麗鄉村給村民們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大家的生活都像陪伴村民們多年的這些橄欖樹一樣,越來越好!
?
?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