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馬蘭和普查員走進幸福一村一座外國人居住的酒店式公寓。
“你好!我叫馬蘭,不過跟樓下那家面館一點關系都沒有。”三里屯街道會議室里,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姑娘用流利的北京話和人口普查員們打著招呼。
11月1日正式開始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首次覆蓋外籍常住人口,三里屯地區5.7萬人口中,常住外國人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3000人之多。挨家挨戶地入門普查問詢本就不是件容易事,做好外國人的普查就更難了。普查員們提出要找些外國志愿者時,大家一下就想到了常在社區打乒乓球的馬蘭,她也一點磕巴都沒打就同意了。
馬蘭來自德國漢諾威,職業是連云港一家太陽能公司的外貿主管。她12歲就打乒乓球,還上過德國的報紙,前幾年帶著球拍一路打到北京,也由此和幸福一村社區的很多北京人成了球友。
11月1日下午5點半,經過短暫培訓的馬蘭正式上崗。她這幾天的任務是和兩個人口普查員走訪幸福一村兩棟公寓樓里的110多戶外國人家庭。拿著事先準備好的“中英文對照短表”,在物業人員的陪同下,他們開始對此前已經摸好底的外國住戶挨家挨戶敲門。敲開門,就由馬蘭打頭陣,用英語向對方做自我介紹:我們是人口普查員,請協助我們做人口調查。馬蘭她們很幸運,敲開的第一家是一戶美國人,男主人和女主人都從英文報紙上知道了中國正進行人口普查這件事,因此很配合。普查員按規定詢問姓名、國籍、出生年月、來華目的、居住時間、受教育程度、身份等8項內容,馬蘭一一翻譯成英文,再把對方的回答翻譯回去,最后由馬蘭將填寫的調查表交主人核實簽字。順利完成第一個外國住戶調查,馬蘭他們很是興奮。但接下來的工作卻不算順利。有些人很配合,也很友好,也有些人盡管很客氣,但拒絕普查員入戶,馬蘭他們只好在樓道里完成問詢填表工作。更多的情況是吃“閉門羹”,到了晚上九點多家里還沒人。還有一戶,馬蘭剛說:“你好,我們做一個很短暫的調查”,就迎來一連串的“NO”和砰地關門聲。馬蘭不泄氣,面帶微笑繼續敲門,解釋說這不是抽查,而是人口普查,我們的問題很簡單,可以在樓道里完成,而且保證不會泄露您的隱私……最終,調查在樓道里得以完成。